編者按:大別山腳下,有著一座革命英雄輩出的紅色之城——湖北黃岡。從這裡曾走出200多位共和國將帥。在革命戰爭年代,黃岡44萬英雄兒女為民族解放獻出生命。國網黃岡供電公司始終沿著先輩的足跡,與紅色老區發展同脈共生、同頻共振,為服務老區人民美好生活貢獻國網力量。
共產黨員服務隊在勝利老街金鳳樓舊址接受傳統教育。肖述新攝
2021年,在黨的百年華誕到來之際,國網黃岡供電公司17支共產黨員服務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傳承紅色精神力量,增強為民服務情懷,開展“我群眾辦實事,大別山中黨旗紅”系列主題宣傳活動。沿著紅色的足跡,國家電網湖北電力大別山·栗鄉先鋒共產黨員服務隊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用實際行動促發展、保穩定、惠民生,打造用心用情為民服務的“紅色名片”。
共產黨員服務隊正在檢修勝利老街供電台區。肖述新攝
湖北羅田,是“世界板栗的基因庫”“全國板栗第一縣”,也是劉鄧大軍千裡躍進大別山后的主陣地和后方基地之一,1947年9月,劉鄧大軍挺進羅田滕家堡,與國民黨軍隊展開殊死搏斗,同年10月收復羅田縣城。
羅田縣勝利老街文藝制衣廠工作人員正在趕制服裝。肖述新攝
羅田縣的勝利鎮地處大別山南岳,原名滕家堡,因革命勝利而更名勝利,該地是羅田地區革命策源地,也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區域之一,該鎮上有條長800余米,寬約3米的明清老街——勝利老街。
共產黨員服務隊檢查勝利老街用電設施。肖述新攝
勝利老街是曾經的紅一軍軍部、野戰軍六縱隊司令部所在地,其標志性建筑“金鳳樓”是羅田地區第一個共產黨組織——中共羅田支部的創始地。在這裡,鄧小平、劉伯承、徐向前、王樹聲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留下了光輝足跡。
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正在改造制衣廠內用電線路。肖述新攝
勝利鎮老街現有居民660余戶,4000余人,主要靠2個配電台區供電。這裡不僅留下了當地民俗風情和歷史文化,更傳承了紅色文化。如今,在民風淳朴敦厚的勝利鎮,國家電網湖北電力大別山·栗鄉先鋒共產黨員服務隊,將紅色精神賡續和傳承。
6月28日上午,共產黨員服務隊隊隊員閆富齊再次騎著摩托車向勝利老街文藝服裝廠駛去。
原來當天上午,下了一場大雨。不知道服裝廠的用電情況怎樣,制衣進度如何?近段時間以來,持續的強降雨,勾起了閆富齊心中的牽挂。
閆富齊腦中揮之不去的制衣廠,是一處佔地面積300平方米,工人18名,電動縫紉機8台,年生產銷售額達到40余萬元的鄉村振興企業。為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今年5月上旬,該廠先后接到湖北、江西、湖南等地商家定做2萬余套紅色文化衫、舞台紅軍服及挎包的訂單。為保証“七一”前交貨,該廠加班加點趕工,電動縫紉機增加了5台,工人增加到25名,上班時間也由每天8小時調整為12小時,用電負荷由也原來的6千瓦增加到10千瓦,過負荷的原因,導致用電經常跳閘。
時間不等人!為了按時交貨,該廠負責人文藝急不可待地向閆富齊求助,以解燃眉之急。
了解情況后,閆富齊隨之迅速向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供電所所長肖述新匯報了用戶的需求。
5月11日,經過前期勘測、拿方案、組織材料、辦理票証、採取停電驗電等措施,文藝制衣廠“單相改三相”工作啟動。閆富齊和5名隊員一起按照分工迅速忙活起來。
拆除舊線路,安裝新線路、插座、開關、照明燈具、空開、刀閘、接電……。經過緊張有序的施工,閆富齊和隊員們當天就完成了服裝廠的線路改造任務。通過改造,制衣廠電量由月900千瓦時增加到2000千瓦時。
供電有了保障,工作效率成倍增長。文廠長懸著的一顆心終於落了地。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期間,閆富齊和隊員們還時常到服裝廠檢查維護線路。細心的隊員們還對廠內用戶開關至電動縫紉機裸露在外的線路逐一進行了套管處理,
“改線、換開關,隻要一個電話,閆師傅他們隨叫隨到,供電人真是為我解決了大問題,服務真是周到!”文藝感激地說。
6月30日,服裝訂單順利發送給客商,文藝喜不自禁,跑到供電所一定要請閆富齊和隊員們吃個飯。
“真的不用,這都是我們供電人應該做的。”閆富齊和隊員們笑著拒絕了。這時,閆富齊接到勝利老街76歲獨居奶奶方桂芬老人的電話。
“閆師傅嗎?你快來一下,我的屋裡不曉得麼事原因冇得電,周圍的鄰居家裡都沒有停電!”
趕到老人家中,閆富齊和隊員們熟練地檢查表箱、開關、線路,找到並排除隱患后,為老人快速接通了電源。
作為共產黨員服務隊的一員,閆富齊管理老街用電已經有7個年頭。每次到老街,大家看到閆師傅,都會熱情地同他打招呼。
如今,走在勝利老街,青石路面,褐色瓦房,朱門門畫,方格木窗,勾挑檐角,金鳳樓等建筑在古朴中透著紅色的印記。沿街電杆和線路整齊,布局合理,為用戶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電源保障。
“供電所共產黨員服務隊行動快,效果好,為我鎮老街用電用了心,盡了力,為群眾辦了實事!”老街社區主任李小婭說。
勝利老街,鄂東北紅色旅游的主要景點之一,四方游客紛至沓來。亮亮堂堂的老街,古老的建筑,厚重的紅色歷史,在大別山深處散發著新的活力。(華濤 姚蘇文 江鋒 廖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