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全面”擘宏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16))
——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戰略布局
31.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
2012年12月初,黨的十八大閉幕不久,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出京考察,就選擇了在我國改革開放中得風氣之先的廣東。他專程來到深圳蓮花山公園,向佇立在山頂的鄧小平銅像敬獻花籃。俯瞰特區的繁榮景象,習近平總書記感慨地說,我們來瞻仰鄧小平銅像,就是要表明我們將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奮力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邁上新台階。也正是在這次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宣示:“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這一振聾發聵的重大論斷,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早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就明確指出,改革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沒有社會主義這個前提,改革開放就會走向資本主義。40多年來,我國的改革歷程也經歷過曲折,但由於方向正確、駕馭得當,有了問題能及時糾正,才能夠始終沿著正確道路不斷前進。今天,全面深化改革面臨深刻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各種思想觀念和利益訴求相互激蕩。要從紛繁復雜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脈搏,在眾說紛紜中開好改革藥方,必須堅持正確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方向就是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而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改弦易張。我們要始終堅持把黨的基本路線作為黨和國家的生命線,始終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終站穩人民立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我們黨實行和推進改革開放,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如果不能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不能創造更加公平的社會環境,改革就失去意義,也不可能持續。要站在人民立場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到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保証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個人所得稅減免,養老制度並軌,收入穩定增長,社保待遇逐步提高……近年來一系列惠民利民的改革措施落地開花,老百姓收獲滿滿的幸福感。還要看到,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發展,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改革開放每一個方面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實踐和智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越繁重,我們越要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善於從人民的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張,不斷為深化改革開放夯實群眾基礎。
習言習語
無論改什麼、改到哪一步,堅持黨對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不能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不能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不能變。
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改革開放40多年的實踐啟示我們,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是保証全面深化改革乘風破浪、奮勇向前的指南針、定盤星和壓艙石。正是因為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我們才能實現偉大歷史轉折、開啟改革開放新時期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才能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克服無數艱難險阻。改革開放每一步都不是輕而易舉的,未來必定會面臨這樣那樣的問題,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必須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不斷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為把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提供根本保証。
改革要堅持什麼方向,堅定什麼立場,堅守什麼原則,是帶有根本性的問題。一段時期以來,一些敵對勢力和別有用心的人在那裡搖旗吶喊、制造輿論、混淆視聽,把改革定義為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否則就是不改革。他們是“項庄舞劍,意在沛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能為了迎合某些人的“掌聲”,把西方的理論、觀點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要洞若觀火,保持政治堅定性,明確政治定位,有主張、有定力。該改的、能改的我們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
世界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不實行改革開放死路一條,搞否定社會主義方向的“改革開放”也是死路一條。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始終堅持方向不變、立場不移、原則不改,從我國國情出發,有領導有步驟推進改革,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推動黨和人民事業更好發展,確保改革開放這艘航船沿著正確航向破浪前行。
32.為什麼說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摸著石頭過河,又要加強頂層設計?
2013年9月,中國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上海自貿試驗區挂牌,隨后,廣東、天津、福建、遼寧、海南、山東等自貿試驗區相繼設立。目前自貿試驗區已遍布祖國的東西南北中,充分發揮了改革試驗田的作用。我國自貿試驗區從無到有、由點到面,生動體現了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摸著石頭過河,又要加強頂層設計。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堅持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相結合,不失時機、蹄疾步穩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提高改革綜合效能。
摸著石頭過河,是鄧小平同志對中國改革開放方法和策略的一個形象比喻。實踐中,對必須取得突破但一時還不那麼有把握的改革,就採取試點探索、投石問路的方法,先行試點,鼓勵大膽探索,取得經驗、看得很准了再推開。我國改革開放40多年的歷程証明,摸著石頭過河是富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方法。實行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我們的老祖宗沒有講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干過,隻能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反復過程,從實踐中獲得真知。我國改革開放就是這樣走過來的,是先試驗、后總結、再推廣不斷積累的過程,是從農村到城市、從沿海到內地、從局部到整體不斷深化的過程。這種漸進式改革,避免了因情況不明、舉措不當而引起的社會動蕩,為穩步推進改革、順利實現目標提供了保証。反觀有些國家搞所謂“休克療法”,結果引起了劇烈政治動蕩和社會動亂,教訓是很深刻的。
有人認為,當前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水深了,石頭沒法摸或者摸不著了,摸著石頭過河的方法已經過時了。果真如此嗎?習近平總書記有針對性地指出,摸著石頭過河就是摸規律,符合人們對客觀規律的認識過程,符合事物從量變到質變的辯証法。不能說改革開放初期要摸著石頭過河,現在再摸著石頭過河就不能提了。“治大國若烹小鮮。”中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失誤,一旦出現就無可挽回、無法彌補。全面深化改革涉及面廣,重大改革舉措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必須慎之又慎,不能隨便“翻燒餅”。同時,又不能因此就什麼都不動、什麼也不改,那樣就是僵化、封閉、保守。要善於發揮改革試點的偵察兵和先遣隊作用,尊重實踐、尊重創造,既勇於開拓,又扎實穩妥,積小勝為大勝。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正如人們蓋房子,總要先有個施工圖,擺布好四梁八柱,明確好門窗位置,然后才進行施工。全面深化改革不僅需要摸著石頭過河,也必須有一個施工圖,需要進行頂層設計。所謂頂層設計,就是要對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等作出統籌設計,加強對各項改革關聯性的研判,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標相結合、漸進和突破相促進。全面深化改革作為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黨和國家工作全局,既涉及生產力又涉及生產關系,既涉及經濟基礎又涉及上層建筑,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涉及許多重大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為此,必須更加注重頂層設計、整體謀劃。隻有加強頂層設計,把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方面改革有機銜接起來,把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有機銜接起來,整體推進,重點突破,才能防止畸重畸輕、單兵突進、顧此失彼,才能保証各項改革的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形成推進改革的強大合力。
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是辯証統一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要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前提下進行,加強頂層設計要在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的基礎上來謀劃。”早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們黨就堅持把經過實踐檢驗的有效“試驗”制度化,再用新制度去推進改革開放。比如,1980年,在小崗村村民簽訂“大包干”契約一年多后,黨中央總結多地創新經驗,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的幾個問題》的通知,肯定“大包干”做法,並向各地推廣。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堅持摸著石頭過河和頂層設計相結合,鼓勵探索、注重創新,不斷把改革推向前進。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運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高度重視頂層設計,提高改革決策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協調性﹔另一方面繼續鼓勵大膽試驗、大膽突破,注重試點先行、以點帶面,推動頂層設計和先行探索的良性互動、有機結合,不斷把改革開放引向深入。黨中央專門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機構,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擘畫改革總體方案,部署改革試驗探索,強力推動改革落實。今天,改革頂層設計方面已經有了比較清晰的大盤子,同時在很多重要領域推出一批重大改革試點,形成一大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使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獲得強大動力。
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在不斷實踐探索中推進。在這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時代,我們要繼續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加強頂層設計和戰略指導,積極穩妥進行改革試點,協調推進各領域各環節改革,努力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
域外聲音
在短時間內,中國能夠躋身世界第二經濟強國的位置,是無可比擬的進程。鄧小平先生說過的“摸著石頭過河”方法,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其他地方都可以利用。每一個國家都應該按自己的速度、自身的條件摸索前進,而不是一下子就去找遠處的石頭,這樣才有能力一步步地安全到岸。
——法國前總統奧朗德
過去多年中國不斷加強與海外特別是亞非拉國家的聯系,建立合作的基礎,這就像一個不斷往河裡投進石頭的過程,這樣就能夠過河前行並摸索新的路子,新絲綢之路也得以暢通。
——世界著名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
《 人民日報 》( 2021年08月09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