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找到民俗中的增收路(微經濟)

劉以晴
2021年11月16日08:0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廣大鄉村,包括繪畫、編織、刺繡在內,各式各樣的民俗資源異常豐富。我們期待有更多發現美的眼睛,與助力美成長的舉措,為保護民俗、助農增收尋得更多路徑

  

  筆者近日在吉林省遼源市東豐縣調研時發現,除了務農,繪畫也成了當地不少村民增收的新方式。形象質朴、色彩明快的東豐農民畫,一年的銷售額能達到3000萬元。

  繪畫習俗,在東豐可謂歷史悠久,之前在農閑時,不少人都習慣畫上幾筆。可就是這看似平常的個人愛好,如今成了當地的規范產業。打開思路求發展、政府帶動挖潛力,一幅農民畫,成了結合地方特色民俗開辟的增收新路徑。

  找到民俗中的增收路,基礎是人才聚攏。想要形成產業,先要把繪畫民俗從個人的“單打獨斗”,變為集體的共同追求。在東豐,政府通過成立農民畫館、舉辦展會、出版畫冊等多種方式,引導形成良好的創作氛圍和輿論預期,吸引更多人加入到農民畫創作隊伍中來。

  找到民俗中的增收路,核心在能力提升。作畫的人多了,能力建設也要跟上。農民創作固然“天然去雕飾”,但也存在著技藝粗糙、主題不明等短板。為此,政府每年組織農民畫培訓班,聘請專業人士,幫助農民研討作品主題、提升繪畫技巧,為農民畫尋得質朴風格與市場需求間的平衡,進而鋪平產業化的發展道路。

  找到民俗中的增收路,重點要打通渠道。有了產品,下一步便是從田間走向市場,真正轉化為財富。在農民畫發源地秀水村,依托各方力量,集創作、展覽、銷售為一體的產業園區成為直面市場的招牌門店,樹起了東豐農民畫的品牌形象。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市場上也不缺少需求,而是缺少優化供給的手段。應該說,東豐縣抓住農民畫這一個地方特色,在聚合、提升和打通三方面同時發力,為民俗提供了走出鄉村、走向市場的機會,這是一種值得肯定的積極探索。

  同理,在廣大鄉村,包括繪畫、編織、刺繡在內,各式各樣的民俗資源異常豐富。我們期待有更多發現美的眼睛,與助力美成長的舉措,為保護民俗、助農增收尋得更多路徑。


  《 人民日報 》( 2021年11月16日 14 版)
(責編:關喜艷、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