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兩條大道“鏈動”萬億級產業集群

2022年01月27日13:20 | 來源:湖北日報
小字號

閱讀提要

歲末年初,武漢光谷的未來一路與高新六路交叉口,東湖科學城核心區框架全面開建。向東不遠的鄂州境內,科大訊飛、武漢沃隆通信等企業紛紛簽約,落戶紅蓮湖大數據雲計算產業園。總部在光谷,二期到葛店開發區發展的企業日益增多。

縱向發力未來大道,橫向依托高新大道,武漢與鄂州近些年從協同、一體到同城,不斷提升經濟融合度。

中國首座貨運樞紐機場、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等重大項目“疊加”,為武鄂同城化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

融合核心區達2087平方公裡

“終於全線貫通了!”1月25日,驅車來到緊貼光谷的武鄂交界處,鄂州市華容區區長龔駿指著從武漢東湖高新區延伸而來的未來三路說,道路景觀綠化、人行道鋪裝等工作正在加緊收尾。

過去,岱家山的山脊是武漢、鄂州的天然分界,兩端看似近在咫尺,卻需繞道往來。如今,破山通路,兩地已經無縫連接。

這是武漢與鄂州計劃打通的10條“斷頭路”之一。與未來三路同步,連接武漢高新區與葛店開發區的短咀裡湖橋拓寬工程正式開工,高新大道繼續橫展,一路向東可到三江港、鄂州城區和花湖機場。

不到一年間,武漢、鄂州著力謀劃武鄂同城化融合核心區,以“紅蓮湖-葛店科創組團”和“鄂州花湖機場臨空組團”為重要功能區,總面積達2087平方公裡。

其中,646平方公裡的北部全球化科學城中,鄂州佔地414平方公裡﹔1441平方公裡的南部世界級大湖區,鄂州佔地552平方公裡﹔東湖科學城建設,葛店、紅蓮湖被納入260平方公裡拓展范圍。

更令人期待的是,武鄂市域鐵路被列入省“十四五”鐵路發展規劃,地鐵、公交、高鐵、城鐵將構建起武鄂“一小時交通圈”。

在葛店開發區,城市交通加速“牽手”,6萬余人的工作和生活從“雙城”邁向“同城”。“去年初通地鐵后,開發區加快引進商業綜合體、大學和三甲醫院,服務設施配套越來越完善,公司用人招人比過去容易多了,員工流失率也大大降低!”華工激光總經理鄧家科說。

產業鏈招商瞄准“5個萬億級”

“一路向東,直達順豐。”前些年,這句話在武漢東湖高新區的招商廣告中高頻亮相。這裡的“順豐”指當時還在規劃中的貨運樞紐機場。如今,兩地共同研制的“武鄂產業鏈招商地圖”已經出爐,旨在“項目同引”。

據介紹,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制造、現代化工及能源、大健康、現代農產品加工等5個萬億級支柱產業將是重中之重。其中,葛店開發區聯手光谷共建100平方公裡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187家規上企業中有130多家與武漢有產業鏈協作關系。

在鄂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院長秦志宏看來,《推進武鄂同城化發展三年行動方案》一出台,兩市在國土空間規劃方面的融合空前提速,產業布局首當其沖。

鄂州市臨空經濟區布局“一區四園”,“一區”指空港綜合保稅區,“四園”包括光電子產業園、醫療健康產業園、智能制造和航空物流產業園以及順豐產業園。“這一布局仍是光谷產業東延的進一步拓展,並將伴隨貨運機場‘主引擎’的發動得以高質量持續發展。”鄂州市臨空集團副總經理王濤說。

繼華中科技大學鄂州工研院扎根梧桐湖新區5年、獲批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后,東湖科學城開始延展到鄂州紅蓮湖區域,武漢工程大學青天湖產業技術研究院也於去年11月挂牌落戶鄂城區。

“要把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鄂州功能區建成科學特征凸顯、創新要素集聚、策源能力突出的重要節點和重要鏈接。”鄂州市科技局局長楊偉志表示,“研發、孵化、頭部和主鏈在武漢,轉化、加速、延鏈、配套在鄂州”的創新和產業一體發展模式正在形成。

大臨空區“吸金力”增強

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以鄂州花湖機場為主體,隨著其建設進程加快,鄂州市臨空經濟區、黃岡市臨空經濟區和黃石市臨空經濟區相繼獲批建設,大臨空區藍圖悄然躍出紙面。

去年3月,日郵物流(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兼CEO杉岡正寬考察鄂州,站在武鄂黃黃區域地圖前,他左手按著武漢天河機場,右手指著鄂州花湖機場感嘆說:“客貨‘雙樞紐’真的是天作之合!”實地考察后不久,作為世界航運500強的日郵物流決定在鄂州開展國際物流業務。

“兩座相距不遠的機場之間的連線區域,往往是一座城市乃至城市圈最具發展潛力的空間。”中國民航機場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武君對此持相同觀點,他曾主持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上海虹橋國際機場、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等工程的規劃設計工作。

“‘雙循環’中的內循環是‘新沿海’,鄂州就是‘新沿海’的重要支點。”多次帶團考察鄂州的泰康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陳東升說。過去一年,以他為代表的34名商界、教育界人士被聘請為鄂州的“招商大使”、“招才顧問”。

歲末“結賬”,鄂黃黃三市招商成績亮眼:鄂州2021年引進省外資金360億元,簽約億元以上項目96個,總投資1080億元﹔黃石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86個,總投資924億元﹔黃岡新簽約5000萬元以上項目401個,總投資1585億元。(記者戴勁鬆、夏中華 通訊員李洪江)

(責編:肖璐欣、關喜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