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湖北省人大代表楊超:加快智能技術應用驅動鄉村振興

2022年01月20日18:54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湖北省人大常務委會委員、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楊超。人民網 王郭驥攝

“加快三農領域智能技術作業應用的產學研合作,形成‘企業投資、高校研發、鄉村試點、政府推廣、共同受益’的合作模式,加速智能技術在農業農村領域的應用落地。”湖北省兩會期間,湖北省人大常委楊超建議加快智能技術應用,以智能技術引領驅動鄉村振興。

湖北省作為農業大省,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視鄉村振興和數字鄉村的建設工作,明確提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推進農業農村信息化和智能化,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各環節和農村各領域的應用”。過去兩年,湖北省數字鄉村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就,這為后續建設工作的深入推進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但如何由“點”及“面”,任務依舊任重道遠,楊超認為,目前面臨三個問題:一是鄉村相對落后和資本短缺,阻礙了社會資本對鄉村建設中的投入﹔二是不同政府部門的引導基金和激勵政策信息共享不足,阻礙了智慧技術投入的效率﹔三是農民的觀念保守和教育水平短板,導致智能技術價值示范性不高,阻礙了新型技術的採納、擴散和使用。

楊超建議,探索“政企民”合作的“資本下鄉”模式,形成多方共建共享的運行機制﹔創新面向社會企業的鄉村項目招標新模式,“以好帶差”促進各地區平衡發展,在智能技術助力鄉村振興的實施過程中,政府在面向社會企業招標時要兼顧到不同地區的發展差異和招標難度,根據實際情況採取捆綁招標、混合招標的形式﹔鼓勵並支持農民購置使用智能裝備、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讓廣大農民群眾分享科技發展帶來的效益﹔探索建立平台利益聯結和分享機制,實現參與各方互利共贏﹔構建全流程、一體化的農業農村數據採集系統和應用平台,發展高質量智慧農業﹔加強“政企校鄉”的多方產學研合作,切實解決數字鄉村與智慧農業發展的“卡脖子”難題。為了推進這些策略,需要加快三農領域智能技術作業應用的產學研合作,如精准農業信息採集與優化、數據挖掘與農業診斷、無人機巡航植保、農業服務平台的訂單任務分配、農村最后一公裡和最初一公裡等對作業技術優化要求較高的領域,形成“企業投資、高校研發、鄉村試點、政府推廣、共同受益”的合作模式,加快智能技術在農業農村領域的應用落地。

科技產業創新發展是鄉村振興的根本動力。在實現脫貧攻堅到推進鄉村振興的全新階段,華中科技大學結合自身優勢致力探索富有創新特色的發展之路,協作、匯聚各方力量、拓展社會資源,結合地方區域優勢與特點,助力地方在科技產業、教育、醫療、規劃等方面加快發展,並陸續建設“鄉村振興示范區”“興邊富民示范區”“國家可持續發展示范區”。(薛蒂)

(責編:周倩文、周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