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東委員:加強藍藻水華暴發和治理基礎研究 提高水生態治理成效
湖泊具有供水、漁業、旅游、維持區域生態平衡等功能,是支撐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自然資源之一。但是,富營養化導致的藍藻水華嚴重影響了湖泊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成為我國長江流域大中型湖泊的突出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徐旭東在2022年全國兩會上建議,加強藍藻水華暴發和治理的基礎研究,提高水生態治理成效。
徐旭東在履職工作中重點關注我國大中型淺水湖泊藍藻水華暴發和治理背后的基礎科學問題。在調研中,徐旭東發現,許多人目前存在一種認識上的誤區,認為藍藻水華只是水體污染的結果,隻做好截污治污、消除污染,藍藻水華也就會消失,無需研究藍藻水華的基礎科學問題。徐旭東認為,這種看法反映了對藍藻水華問題認識上的不深入,是過於簡單化的判斷。雖然我國各類科技計劃項目對藍藻水華治理問題有過較大投入,但針對藍藻水華基礎研究的僅是個別項目,絕大多數都是以工程示范項目為主。這種情況造成了大家對藍藻水華發生機理認識不深、發展新技術知識供給不足的局面。與此相應,經過十多年的持續投入,太湖、巢湖、滇池等重點湖泊的藍藻水華雖得到一定程度的遏止,但並未達到預期目標,有的甚至有加重趨勢。長江流域大中型淺水湖泊十多年來的治理實踐表明,現有的措施甚至不足以控制污染源。因此,做深基礎研究以發展新技術勢在必行。
徐旭東建議,加強大中型湖泊藍藻水華暴發和治理的基礎科學問題研究,以支撐發展水華治理的新技術、新路徑。一是組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專項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設置系列項目,系統深入地開展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並在污水處理、湖內脫氮固磷、藍藻和微生物遏制等環節發展新技術,突破大型淺水湖泊和城中湖治理的瓶頸﹔二是組織藍藻水華治理的全國性政產學研聯合會,發揮基礎研究成果的指導作用,以企業為主體開展新產品試制和試生產,推動並規范技術成果的應用、轉化和推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