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火澆油是在為政治解決制造障礙(鐘聲)
——從烏克蘭危機看美式霸權②
提供大批武器,揮舞制裁大棒,大肆抹黑他國,試圖趁亂漁利、轉嫁危機。美國的種種行徑,是美式霸權、霸道、霸凌的體現
在烏克蘭危機已持續一個多月之際,北約峰會於日前舉行。如何勸和促談、早日實現停火止戰,理應是美國及其主導下的北約關注的重點。然而,會議傳遞出的信息令人失望。作為烏克蘭危機的始作俑者,美國不但沒有反思戰爭責任,想辦法扑滅戰火,反而甩鍋推責,宣稱要提供大量軍火、進一步實施極限制裁。這種火上澆油的做法,是在為政治解決危機制造更大障礙,將給世界和地區和平與發展帶來更大惡果。美國的種種行徑,不是大國應有的樣子,而是一個霸權國家通過制造危機服務於自己霸權目標的慣性使然。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指出:“做美國的敵人可能是危險的,但做美國的朋友是致命的。”這句話的正確性已一再被美國在世界上制造危機、升級危機的后果所驗証。觀察烏克蘭危機的來龍去脈,有一條線清晰不過:美國先是向烏克蘭許下加入北約的廉價承諾,將其誘入與俄羅斯沖突對抗的陷阱。危機發生后,美國一邊高喊“維護和平”,一邊高調向烏克蘭輸送數億美元的軍事援助。這種抱薪救火的做法盡顯其虛偽本性。
烏克蘭危機的走勢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的行為。美國國會前眾議員圖爾西·加巴德指出,美國隻要保証不接納烏克蘭加入北約,就可以阻止俄烏爆發戰爭。然而,美國偏不這樣做。北約五次東擴、將戰略邊境逼近俄羅斯家門口的做法表明,美國不僅無意把自己往沖突大火中添加的那塊“巨大的木頭”拿掉,還要一再火上澆油,其目的就是繼續利用烏克蘭充當地緣戰略棋子,為美國遏制俄羅斯、壓制歐洲戰略自主趨勢、維護其在歐洲搖搖欲墜的霸權地位等多重目標服務。對美國的歐洲盟國而言,家門口的沖突,難民潮的涌入,能源短缺的現實,都是戰爭帶來的實實在在的代價,而坐擁豐富油氣資源、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隻會亂中牟利、賺得缽滿盆滿。二戰以后,美國一貫標榜自己是“世界和平的守護者”,但實際上,骨子裡奉行美國優先的美國,更多是自己利益的守護者。
美國為維護自己的霸權,習慣於對其他國家甩鍋推責。烏克蘭危機發生后,美國一會兒詆毀中國“事先知曉但沒有阻止戰爭”,一會兒威脅“中國若幫助俄羅斯規避制裁將面臨后果”,一會兒妄稱“俄羅斯請求中國提供軍事援助”,一會兒假惺惺呼吁“包括中國在內所有國家維護國際秩序”。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主持公道,謀求和平,著眼長遠,始終發揮建設性作用。凡是有助於緩和局勢和政治解決的努力,中國都支持﹔凡是不利於推動外交解決而是拱火澆油使局勢升級的行動,中國都反對。美國對中國的各種誣蔑抹黑,無非是為了轉移矛盾、趁機打壓遏制中國。美國行徑是美式霸權、霸道、霸凌的體現,是冷戰思維在作祟。美國應該明白,解決烏克蘭危機的根本出路在於對話談判,而不是以自己為標准單方面定義“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逼迫各國選邊站隊、制造非友即敵的“寒蟬效應”。
美國為維護自己的霸權,向來置世界的利益於不顧。當前,世界各國既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又要保經濟保民生,已經十分困難了。美國置全球穩定和幾十億人民的生產生活於不顧,執意對俄羅斯實施全方位、無差別的制裁,甚至揚言如果他國不遵守、不配合制裁,就可能實施“報復性措施”。這種唯我獨尊、濫用制裁的做法是美國慣用的霸權手段,僅在過去20年裡,美國實施的制裁數量就增長了10倍。然而,世界並沒有因美國的制裁而變得更好。美國《新聞周刊》日前發表的文章指出,缺乏外交努力的制裁注定失敗。美國明知制裁無法達到目的,偏要炮制“制裁毒方”,不是為了平息沖突本身,而是為了從經濟上遏制俄羅斯這一長期戰略目的。歷史和現實都已經証明,制裁換不來和平與安全,隻會帶來“雙輸”或“多輸”局面,讓本已困難的世界經濟雪上加霜,並進一步加劇分裂和對抗。
為和平創造空間,為政治解決留有余地,這是任何負責任國家的應有作為,更是大國的責任。美國如果真心希望推動烏克蘭局勢緩和,就應該停止拱火澆油,停止肆意揮舞制裁大棒,停止造謠抹黑他國,真正站在和平與正義的一邊。
《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30日 0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