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從困於生計到生機勃發 一個縣級雜技團的突圍之路

2022年05月28日09:27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5月25日至27日,第六屆湖北雜技菊花獎全省雜技展演在湖北黃岡浠水縣舉行。連日來,浠水縣雜技團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景區,所到之處,群眾熱烈追捧。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全國很多縣都有雜技團,湖北也不例外。如今,浠水縣雜技團成為湖北省唯一一家縣級雜技團,而且“浠水雜技”成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和當地的一張靚麗名片。

68年來,浠水雜技團參加過不少賽事,也屢屢斬獲大獎,這座縣城裡的雜技團歷經輝煌和落寞,從關停到重組,再到擁有專業雜技廳,承辦省級賽事,走出了一條縣級雜技團的突圍之路。文藝界不少人談及浠水雜技團的興衰史時,稱之為“浠水雜技現象”。

浠水雜技團68載堅守鑄豐碑。郭昊攝

雜技演出步入“最好時代”

今年42歲的周敏,12歲開始學藝,已經有30年“團齡”,現任浠水縣雜技團團長。“我們確實步入了新時代,有縣委、縣政府的支持,有社會各界的關愛,都把我們當作浠水的一塊金字招牌,一個寶貝疙瘩。”周敏感慨地說。

他歷數雜技團今天的“幸福生活”,過去工資沒保障,訓練沒場地,住房沒著落,現在工資和“五險一金”都列入了縣財政預算,光政務購買服務,每年就有150場公益演出保底。縣裡還投資1億多元,建成了地標建筑浠水雜技館。即使放眼全國,這也是唯一的縣級單體建筑雜技館。

這次湖北省雜技展演期間,浠水雜技團又成功募集了100多萬元捐款,這筆錢將用於成立基金會,以應對演職人員重大疾病等不時之需。

“浠水縣正在創建中國雜技之鄉,下一步,我們打算創辦雜技學校,加挂黃岡市雜技團的牌子,形成市團縣養,讓浠水雜技走得更遠,影響力更大。”周敏信心滿滿地說。

曾經的輝煌和落寞

浠水縣雜技團成立於1954年,它是由當地的一個民間雜耍班子和前來演出的皖北工友馬戲團合並而成。

胡浠水是浠水雜技團的老團長,他不止一次向別人解釋自己的名字的來由:“我的父親是安徽人,他原來是皖北馬戲團的班主。我是在浠水生的,父親為了紀念這個地方,所以給我取名字叫胡浠水。”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浠水雜技團的輝煌年代。胡浠水回憶說,高峰期團裡有100多人,政府供應的布票、糧票、油票、糧票,標准也比其他單位高。雜技團經常到省內外演出,漢口民眾樂園、上海大世界都有他們的身影,據說當時雜技團到湖北、湖南、江西、河南等地農村演出時,“賣門票用麻袋裝錢。”

改革開放后,各地縣級雜技團紛紛被撤銷,浠水雜技團同樣開始走下坡路:訓練用房被征遷,單位自負盈虧,加上市場萎縮,工資都發不出來,1989年被撤銷。年輕的演職人員咬咬牙選擇了默默離開,不少老人都哭了,哭過之后還是選擇了堅守。幸運的是,兩年后,浠水縣委、縣政府宣布重新恢復雜技團。

胡浠水談起雜技團死而復生背后的故事。“當年,縣雜技團和縣楚劇團同時被解散后,縣裡成立了藝術團。雜技團裡的一些老人不甘心,四處申訴和求情。最后,縣裡勉強同意在藝術團裡保留一個雜技隊,為不願離開的人留下一塊陣地。”兩年后,縣裡開“兩會”,期間有晚會,雜技隊精心謀劃,奉獻了一台雜技節目。剛好當時的縣委書記是新到任的,看完后拍手叫好,驚詫於本地還有這麼一個寶貝。不久后雜技團得以恢復。

浠水雜技團68載堅守鑄豐碑。郭昊攝

在“至暗”中堅守希望

雜技團雖然復活了,日子卻過得無比艱辛。

“那些年,沒有工資保障,沒有地方訓練,沒有住宿的地方,在我們雜技團是常態,最困難的時候,我們是在屋檐下辦公,在樓道裡訓練。”周敏談及往事,眼圈紅紅的。

之后,浠水雜技團幾次瀕臨散架。已經退休的夏艷鬆,是浠水雜技團最困難時期的當家人。他回憶說,“那些年,政府每年也給團裡補貼幾萬塊錢,但是杯水車薪,團裡完全靠商演慘淡度日。”廣東、福州、廈門等地,他們都去做過商演。

改革開放后,浠水雜技團曾經數次成批量招生,一次招二三十人。但常常是,招來的新人剛剛培養成熟,就因為無法忍受沒有工資、甚至吃飯無著落的至貧生活,紛紛選擇集體辭職。周敏是浠水雜技團2004級學員,他回憶說,最長一次,他有兩年沒有拿到工資。他們那一批招了33名學員,現在隻剩下5人。

幸運的是,即使在至暗時刻,夏艷鬆、胡浠水、周敏等一批骨干都沒有放棄。

胡浠水說,自己能堅持下來,主要是因為父親。“我父親是這個團的創始人,為了繼承父親的事業,在最困難的時候,我都想到要把這個團撐下來。”

周敏坦言,“有些東西自己也說不清楚,就是熱愛雜技,好像有一種情結,真是舍不得、離不開”。

迎來“轉機”通往“繁榮”

浠水雜技團的命運終於在2012年出現轉機。

2012年12月18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中國雜協名譽主席夏菊花到浠水雜技團調研。當時,夏菊花一行人站在浠水縣城外的九孔橋上,和時任縣領導商量建設浠水雜技館,雜技團從此開啟了新的篇章。

座落於浠水縣北城的浠水縣雜技館,形似菠蘿,佔地83畝,建筑面積8188平方米,2014年1月動工,2018年5月竣工。它不僅可容納千余觀眾,還設計有辦公室、音控室、燈控室、訓練廳等功能用房。

浠水是傳統農業大縣,財力並不富裕,但是為了傳承“浠水雜技”這一省級非遺保護項目,該縣縣委、縣政府也盡可能改善雜技團的待遇。

周敏介紹,修建雜技館最初的預算是1.06億元,實際投入已超過1.2億元。現在,縣政府每年購買服務這塊一有150場演出,團裡有100多萬元收入。每年的“人頭費”預算有100多萬元,以及臨時撥款,每年財政撥款達到三四百萬元。

隨著硬件和軟件改善,雜技團開始了良性循環。近幾年,該團在傳統節目頂球、柔術、高椅、空中體操的基礎上,研發了高拐、雙人吊子等新產品,還多次在武漢國際雜技節、中國東盟藝術教育成果展演等國內外大賽中獲獎。

更重要的是,2017年,團裡一次性招新30人,這批學員入招進來后就被送到黃岡藝校學習。目前,這批小學員即將畢業歸團,他們不僅為雜技團注入新鮮血液,也將成為浠水雜技新一代的傳承人。(郭婷婷、習文、方俊、馮偉) 

(責編:周雯、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