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當詩歌遇見童心

樹  才
2022年05月29日08:0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詩歌是什麼?

  朴素一點說,就是“語言的使用”﹔驕傲一點回答,可以是“語言的創造”。

  對中國人來說,語言是由一個個漢字構成的漢語。而漢字早已“被創造出來”了,詩人還能創造什麼呢?詩人寫詩,就是具體地“使用”一個個漢字,把它們組合成詞、衍生為句、結構為篇。詩人對漢字的“使用”是如此形象生動、如此活潑多變、如此意味深長,以致達到了“妙用”的境界,使漢字這些“語言符號”變成了“情感表達”!一首好詩,讀者可以看到它的形貌,聽見它的節奏,感受到它的體溫和呼吸:一首詩就是一個活潑潑的語言生命體。

  古今中外,語言在變,詩歌也跟著變。詩歌在漢語裡,有自己的長江和黃河,而在其他語言裡,河流的名字就變成了塞納河、尼羅河、亞馬孫河或密西西比河……河水在流,從未停歇,永不枯竭。

  雅克·普雷維爾:

  口語的力量

  我學法語出身,先介紹法國詩人雅克·普雷維爾吧。

  普雷維爾在法國現代詩人中最受大眾喜愛。他是詩人,也寫電影劇本,對孩子的生活特別感興趣,為他們寫了不少詩。他幽默風趣,特別會玩語言游戲。法國的中小學課本收錄了他的不少詩。他從小就喜歡在巴黎的大街小巷溜達,對這座世界聞名的大都市十分熟悉。但他不寫巴黎的“大”,偏偏寫它的“小”。

  《巴黎好小》

  巴黎好小

  這就是它的大

  大家都在那裡碰面

  包括那些大山

  甚至有一天

  其中一座大山

  生下一隻小老鼠

  為了表示敬意

  園丁們劃出了

  那座老鼠山公園

       

  這就是它的大

  巴黎好小

  巴黎有一座很漂亮的開放式公園,叫蒙蘇裡公園(Parc Montsouris),我在詩裡把它譯成“老鼠山公園”。公園的名字Montsouris,有必要解釋一下:詩人抓住這個法語詞的意思和發音,用語言游戲之法寫成了這首詩。“mont”是法語“山”的意思,“souris”是“老鼠”的意思,這兩個詞連在一起就有了“老鼠山”的意思。據介紹,當年建造公園時,確實老鼠成災,於是取了這個名字。普雷維爾對語言特別敏感,喜歡玩語言游戲,於是把“老鼠山”寫了進去。

  《秋天》

  一匹馬倒在了路中央

  樹葉落到它的身上

  我們的愛在顫抖

  太陽也在顫抖

  這首詩隻有4行,卻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第一句就讓人大吃一驚:“一匹馬倒在了路中央”。這是怎麼回事?這匹馬怎麼了?它為什麼倒在路中央?是累的嗎?它是從哪兒跑過來的?一連串疑問抓住了我們。接下來三行寫到“樹葉”“我們的愛”和“太陽”,它們都圍繞著“顫抖”這個詞在顫抖。連太陽都顫抖了!這是多大的悲劇!詩人對這匹馬有多大的同情啊!這匹馬就叫“秋天”嗎?這首短詩隻寫一幕場景,但意味深長。

  普雷維爾的詩讀起來明白如話,像是隨口說出。這就是口語的力量。他的好多詩作被譜上曲,被唱成歌,在法國家喻戶曉。普雷維爾有一雙畫家的眼睛。畢加索是他的好朋友,在一張明信片上,我讀到畢加索這樣寫:“普雷維爾是我的鐵哥們兒”。

  金子美鈴:

  閃耀著童心之光

  從文字的角度來看,漢語是日語的源頭。日本人想發明“自己的語言”,他們從“橫豎撇捺鉤”出發,發明了假名。同樣的發明,也體現在詩歌上。從唐朝的絕句出發,日本詩人創造了“俳句”這種詩體。我想介紹的,是一位日本現代詩人金子美鈴。她出生於1903年,1930年就去世了。金子美鈴的詩閃耀著童心之光。吳菲翻譯的這首《積雪》,我教孩子們寫詩時,常常引用:

  上層的雪

  很冷吧。

  冰冷的月亮照著它。

       

  下層的雪

  很重吧。

  上百的人壓著它。

           

  中間的雪

  很孤單吧。

  看不見天也看不見地。

  這首《積雪》很好地譯出了原詩的聲音、口吻和節奏。金子美鈴就是用孩子的語言,寫出了孩子的生活和情感。

  1923年,她第一次用“金子美鈴”這個筆名把自己的詩寄給了4份雜志。令她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4份雜志都發表了她的作品!詩人西條八十評價說,金子美鈴有童謠詩人最可貴的品質,那就是童心,以及奇特的想象。

  金子美鈴去世后,人們幾乎忘記了她。我們應該感謝日本童話作家矢崎節夫。在一個偶然的場合,他讀到了金子美鈴的詩,非常感動,就下決心去找美鈴的作品。經過16年的努力,他終於聯系上了金子美鈴的弟弟,讀到了她親手抄寫的3本作品集,共有512首童詩。

  這是魏雯翻譯的《花兒的眼淚》:

  誰都不要告訴

  好嗎?

  清晨庭院角落裡,

  花兒悄悄掉眼淚的事。

  萬一這事說出去了,

  傳到蜜蜂耳朵裡,

  它會像做了虧心事一樣,

  飛回去,還蜂蜜的。

  這首詩裡的想象真是太奇特了!花兒悄悄掉眼淚,她看到了,她又告訴我們,“誰也不要告訴”。因為一說,蜜蜂就會聽到,就會覺得自己做了虧心事,要把蜂蜜還回去。多麼豐富的想象,多麼細膩的情感!

  孩子能“詩”嗎?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這個“能”字包含了兩種能力:能懂,能寫。

  我這裡說的“孩子”,是指5歲至12歲左右的小朋友們。從2014年開始,我一直在“教”孩子們寫現代詩“玩兒”。我這種“教”法,就是先同孩子們一起分享一首詩,品味詩中的每一個詞語、每一行句子。然后,我鼓勵他們自己動筆,現場寫出一首“自己的詩”來。隻需幾分鐘,孩子們就寫好一首詩。他們“懂詩”的能力,讓我吃驚﹔他們“寫詩”的天分,更讓我佩服。對他們來說,寫詩不神秘,也不是高深莫測的能力。其實不管對誰,寫詩就是用自己的語言方式,寫/說出自己的感覺、情感和想象。我們這些大人,對孩子們“詩的能力”忽略太久。孩子們讓我明白:童心即詩。

  近40年的寫詩經驗告訴我:詩不是概念,也不是知識,恰恰是還沒有形成概念之前的那種超知識的原初感覺。我是一個泛詩主義者,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詩人。很多成年人不會寫詩,是因為上學以來習得的概念知識,將一個個詞的意義固定了下來,忘記了用語言表達感覺時可以自由組合,可以通過隱喻去表達語言之上的東西。

  8歲的小女孩小嘟在《人》中寫道:“世界上隻有一個人/這個人做夢/夢裡又有幾個人/那幾個人做夢/夢裡又有很多人/那很多人做夢/夢裡又有很多很多人/我們就是那很多很多人夢裡面的人”。讀到這樣的詩,你還會輕看孩子的懂事能力和寫詩天分嗎?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寫道,即使是對孩子充滿愛的家長們,也常常因為不了解兒童,簡單粗暴地干擾他們的精神活動。孩子們在現實世界中,常常被剝奪語言的自主權。

  我相信,寫詩不僅是孩子們學習母語的最有效方式,他們還能從中體驗“自我”的生命個性。一個人使用語言的方式,代表著他的個性。我希望,孩子們通過讀詩寫詩,能以語言的自由,促成生命的自由。

  (作者為詩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29日 07 版)
(責編:郭婷婷、關喜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