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湖北省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隊伍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

2022年05月29日08:21 | 來源:湖北日報
小字號

“我宣誓: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4月29日,湖北省農業綜合行政執法人員著裝儀式庄嚴肅穆,60名執法人員鄭重宣誓。

新制服臂章圖案上有盾牌、五角星、麥穗和梯田,象征“農業、農村、農民”三位一體,彰顯著“依法治農、依法興農、依法護農”的執法理念。

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上,黨中央作出深化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的重大決策。幾年來,全省各地銳意進取,統籌兼顧,扎實推進改革,全省5000名農業執法精兵亮劍執法,展新姿,立新功,譜新篇,努力為農業農村現代化與鄉村振興保駕護航。

新隊伍:握指成拳

今年3月底,鐘祥市官庄湖農貿市場,兩名攤販偷偷銷售未經檢疫的生豬肉品,被市農業農村局執法人員當場查獲。隨后,該局聯合公安、市場監管部門,順藤摸瓜查出一家私屠濫宰場所,聯合予以搗毀。鐘祥市生豬出欄連續5年居全省第一,市農業農村局開展的打擊私屠濫宰、販賣加工病死豬肉的專項行動,有效地淨化了當地生豬產業環境,保護了消費者食品安全。

耕耘之芯,種業先行。去年,湖北開展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一地發現、全省聯打”。立案查處種子案件350起,沒收違法種子近19萬公斤。查處“黃華佔”水稻品種等一系列種子侵權案件,與公安部門聯手搗毀轉基因水稻種子地下產業鏈。

……

近兩年來,一支精干、高效的“鐵軍”頻頻在全省各地重拳出擊,有效地打擊了假冒偽劣、坑農害農行為,維護了農業生產法治環境,保護了人們舌尖上的安全。

這支隊伍就是全新的護農興農衛士——各級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機構。

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是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部署的一項重大改革任務。作為農業大省,省委、省政府扛牢責任,加大頂層設計,鼓勵基層創新,積極投入,壓茬推進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各項改革,成效顯著。

2021年8月30日,湖北省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局挂牌成立。

這支全新隊伍握指成拳,將分散在省農業農村廳內設機構、原省水產局、省畜牧獸醫局、省農機局和所屬其他單位的行政處罰以及與行政處罰相關的行政檢查、行政強制職能整合。

在省級層面設立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局,湖北走在全國前列。

“全省編制數5000余人﹔除直轄市外,湖北是省級農業綜合執法機構人數最多的省份。”該局局長覃雙鶴自豪地說。

為何要著力推進此項改革?華中師大法學院教授肖登輝稱:這是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建設法治政府的需要。

農業農村部門是國家重要行政執法部門,負責執行的法律和行政法規有43部,覆蓋種子、農藥、獸藥、飼料、農機、漁政、農產品質量安全等十多個領域。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農業農村不斷發生新變化,原有執法方式中存在多頭分散、執法缺位、不到位、以罰代管,“運動員”和“裁判員”不分,效率低下等一系列的問題。

向改革要動力,推進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成為大勢所趨。

據介紹,整合后的農業執法,由過去的“單線執法”向“全線綜合”跨越,涉及種植業、獸醫獸藥、漁政、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機、宅基地等各方面,成為“全科式”執法。

新作為:為農業農村保駕護航

從四面八方整合而來的農業執法尖兵,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一亮相就展現出了改革的新氣象新效率。

在極短的時間內,湖北省全面構建“省局、市支隊、縣大隊”的工作架構,改革過程中突出市縣的地位,堅持重心下移、權限下放,一個權責明晰、上下貫通、指揮順暢、保障有力的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體系基本建成,有效地解決“多頭管、重復管、無人管”等問題。

為打造一支“通專結合”“一專多能”的專業隊伍,各地執法隊堅持常態化培訓,在政治、作風、專業等方面開展“五大練兵”。今年著力培養1000名業務骨干,打造一支聽黨指揮、政治信念堅定、業務技能嫻熟、執法行為規范、人民群眾滿意的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鐵軍”。

同時,湖北省廣泛征集農業執法各個領域的首席專家、辦案能手、業務尖子,建立省農業綜合執法專家庫,選派專家參與或指導大要案查處,一批陳年舊案得以查處。

今年,湖北省圍繞85個水稻、玉米品種的真實性,打響品種權保護的“發令槍”。圍繞豇豆、韭菜、芹菜“三棵菜”等農產品,湖北省啟動食用農產品“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行動,重拳打擊禁限用藥物違法使用、常規農獸藥殘留超標等行為。

禁捕退捕“漁政亮劍”行動、畜牧獸醫“雷霆”行動、農資打假“春雷”“綠劍”行動……利劍出鞘,全省有聲勢、有成效、全方位開展農業執法工作,守護廣大人民“舌尖上的安全”,為糧食穩產保供、壯大十大產業鏈保駕護航。

新手段:“高精尖”替代“人海戰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省市縣各級財政對執法裝備加大投入,給予充分保障,應保盡保,實現了執法裝備的現代化、信息化,執法效能顯著提升。

湖北是長江流經裡程最長的省份。長江“十年禁漁”水域涵蓋1061公裡長江干線、858公裡漢江干流和83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干線長、任務重,“人海戰術”不合時宜。實施禁漁以來,我省著力建設禁漁監管執法“天網”工程,加快實現重點水域視頻監控全覆蓋,形成“無人機、天眼線上巡查”“人工線下檢查”“專項突查”的網絡。

今年,武漢市漁政執法“天網工程”全部建成。1個中心城區、6個新城區、4個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漁政執法監管平台實現“監控—預警—追蹤—記錄—取証—查處”禁捕水域全天候可視化智能監控,有效遏制了違法捕撈行為。

針對“三農”監管對象數量多、小而散,宜昌探索建立“1+9”市縣中心農業綜合執法指揮體系,織密智慧監管“一張網”。該市農業綜合執法支隊支隊長鄭金武介紹,宜昌還開發農資管家系統,實現農資“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的全程追溯和閉環監管。

據介紹,全省已將農業執法智能處理系統和執法通APP納入執法工作年終考評內容。“高精尖”助力下,一個智慧執法新格局逐漸在我省形成。

新機制:執法聯動聚合力

今年,湖北省“蠡玉999”假種子案震動業界,此案涉及宜昌和荊州兩市。宜荊兩地通過線上信息共享,線下實時調度,及時高效完成前期証據鎖定。

兩地高效合作得益於此前“宜荊荊恩”城市群達成農業綜合執法合作框架協議。

根據協議,四地組建工作協調機構,建立農資、農產品生產源頭和銷售終端緊密銜接的聯合監管機制﹔組織跨區域聯合執法行動,執法証據跨區域互認互享、案件材料在線交流協作,實現執法能力同步提升、涉農市場同步治理。

橫向聯動,縱向協同。我省農業綜合執法打破地域界限和行業阻隔,變被動為主動、變零散為集合、變單兵作戰為組團協作。

在系統內部,全省農業綜合執法隊伍擰成“一股繩”,針對疑難復雜案件,形成省市縣“一體化”執法合力﹔在部門間,省農業農村廳與省市場監管局、省公安廳建立執法協作機制,形成“源頭打擊+信息共享+合力打擊”模式﹔在省域之間,湖北省還建立跨省協作與部門聯合機制,與甘肅、重慶、江蘇、陝西等地建立農業執法省際協作辦案機制。

下一步,湖北省將陸續出台《湖北省農業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實施辦法》《湖北省重大農業違法案件督辦管理辦法》等系列文件,進一步深化改革,最終形成“依法治農、依法興農、依法護農”的優良鄉村振興法治環境。(崔逾瑜、王林鬆)

(責編:郭婷婷、關喜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