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在大灣區發展中佔一席之地”(25年,香港正青春)

——訪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

本報記者 王 堯 陳 然
2022年06月29日09:0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香港,紅磡。“開物成務,勵學利民。”香港理工大學校長的會議室不大,牆上的校訓格外醒目。

  “這八字校訓讓我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那就是培養年輕一代成為建設香港、貢獻國家的棟梁之才。”印有“香港理工大學”字樣的紅色口罩、校徽形狀的西服胸針、代表學校傳統的紅色暗紋領帶……校長滕錦光用著裝詮釋著“情系理大”,言談間滿是“共創非凡”的意氣風發。

  情系理大  共創非凡

  “‘情系理大·共創非凡’是理大85周年校慶的主題。理大的歷史可追溯至1937年香港官立高級工業學院成立,1972年成立香港理工學院,1994年升格為香港理工大學,多年來培育了超過40萬名畢業生,為香港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我1994年來到理大,在這個學校的時間,跟它作為大學的歷史一樣長。一路見証它的成長與發展,與有榮焉。”滕錦光笑言。

  滕錦光生於浙江永嘉,從浙江大學畢業后赴海外求學、工作多年。1994年,滕錦光來到理大任教,一待就是28年,現在粵語已經說得很流利。2019年7月,滕錦光接任香港理工大學校長一職。

  “當初選擇香港,是因為它中西文化交融的獨特魅力和良好的學術氛圍。當然,最重要的是,這裡毗鄰內地,機遇多、市場大。”滕錦光坦言。

  一路走來,理大從以教學為主向研究型高校轉型,並確立了特色學科的發展策略,酒店管理、藝術設計等系科應時而生,成為理大的“金字招牌”。

  滕錦光深知扎實的學術基礎是理工科學生厚積薄發的根本,而對應用型研究及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視則可助力學生們帶著科研技術及成果走出實驗室、造福社會。“目的是培養掌握新興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以滿足新時代的社會需要。”滕錦光說。

  上天入地  皆有可為

  作為香港唯一參與過國家深空探測任務的高等院校,理大備受矚目。2013年12月,搭乘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成功登月的玉兔號月球車,使用了理大專家研發的相機指向系統。此外,理大不僅研發了“落火狀態監視相機”(簡稱“火星相機”),還參與測量和評估火星著陸區地形,在國家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做出貢獻。

  “理大學者也通過參與項目支持了國家航天事業的發展,提升了香港同胞對國家發展成就的自豪感和參與感。”滕錦光說。

  有些逼仄的理大校園裡“臥虎藏龍”:在國家軌道交通電氣化與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理大通過技術創新和轉化研究,推進了國家高速鐵路及磁懸浮軌道交通的發展……

  “貢獻國家,我們上天入地皆可為。目前香港有1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6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其中兩個實驗室和兩個分中心就設在理大。”滕錦光如數家珍。

  融入灣區  科技報國

  身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滕錦光“科技報國”的初心從未改變﹔在港深耕近三十載,他對香港創科產業的現狀“愛之深、責之切”。

  “香港高校的基礎性科研走在前沿,但由於土地空間不足、產業鏈不夠完善,研究成果轉化以及進一步產業化受限,創科產業發展不盡如人意。”滕錦光直言。

  現在是香港發展創科最好的時機,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特區政府對創科也高度重視,現狀如何改善?滕錦光認為,首先要想清楚幾個問題:發展創科的目的是什麼?應該聚焦哪些產業?如何融入大灣區及國家發展大局?特區政府、大學及社會需要作出哪些改變?

  “金融業可以發展金融科技,醫療服務可以發展生物科技,建造業可以發展碳中和科技……”滕錦光建議。

  “最重要的是,香港發展創科產業,要把目光投向粵港澳大灣區,用好大灣區和內地完整的產業鏈及巨大市場。香港高校應當抓住機會,將自身的科研優勢與大灣區的產業優勢相結合,在大灣區發展中佔一席之地。”滕錦光說。理大是最早在內地開設課程的香港高校,至今已在大灣區及長三角地區設立多個科研和教育合作平台,2000年在深圳設立了研究院,佛山辦學也正在籌劃之中……

  回望香港回歸祖國的25年,滕錦光感慨萬千。“‘一國兩制’歷經風雨,我的職業生涯也曾遇到各種挑戰,但要說最大的考驗,應該是在‘修例風波’期間。”他語氣凝重。

  2019年底,地處交通要沖的理大在“修例風波”中被推上風口浪尖。滕錦光徹夜難眠,反思香港的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在整個“修例風波”期間,他始終如一,以身作則向香港年輕一代傳遞正確的價值觀。

  從2021年9月開始,理大將國家安全教育設為大學本科一年級的必修科目,課程內容涵蓋維護國家安全、憲法和香港基本法等。“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具備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和社會責任感,未來為香港發展和國家建設作出貢獻。”滕錦光一字一句地說。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29日 06 版)
(責編:肖璐欣、關喜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