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首個項目引江補漢工程開工建設

江水汩汩潤北方

本報記者 王 浩 范昊天
2022年07月08日07:0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重大項目引江補漢工程於7月7日開工建設。工程建成后,煙波浩渺的三峽水庫將和南水北調工程“牽手”,國家水網將進一步織密。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將更加充沛,輸水潛力進一步得到挖掘,多年平均北調水量可從原設計的95億立方米提高到115.1億立方米。汩汩江水將更好潤澤北方大地。

 

  在丹江口大壩下游漢江右岸安樂河口,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首個項目——引江補漢工程於7月7日開工建設。

  據了解,工程建成后,煙波浩渺的三峽水庫將和南水北調工程“牽手”,國家水網將進一步織密。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將更加充沛,輸水潛力進一步得到挖掘,多年平均北調水量可從原設計的95億立方米提高到115.1億立方米。汩汩江水將更好潤澤北方大地。

  聯網補網,國家水網“主骨架”更堅實

  千裡輸水線,世紀調水夢。50多年論証,數十萬名建設者10多年攻堅,7年多安全穩定運行,如今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水540多億立方米,讓超1.4億人受惠。

  “中線工程已由規劃之初的補充水源成為主力水源,受水區對‘南水’依賴度不斷提高。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建設雄安新區等對水資源保障提出更高要求。科學推進后續工程規劃建設,勢在必行。”水利部規劃計劃司司長張祥偉說。

  引江補漢工程開工建設,將在水資源版圖上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大江大河間,一條近195公裡的輸水隧洞,出三峽,穿群山,連江漢,抵達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丹江口水庫壩下漢江,長江干流將接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

  為何實施引江補漢工程?

  看用水需求,“受水區對‘南水’的需求量逐漸增加。”水利部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司司長李勇介紹,北京已3個年度、天津已連續5個年度加大分配水量,河南、河北兩省年度正常用水量均達到規劃分配水量的七成,且年度用水量呈逐年增加趨勢。

  看水源供給,丹江口水庫的供水保証率較低。“一旦漢江遇上特枯年份,丹江口水庫將‘獨木難支’,不僅難以滿足北方調水需求,還會影響漢江中下游的基本用水。”李勇表示。

  “將三峽水庫和丹江口水庫相連,實現了南水北調中線的起點由漢江前移到長江干流,打通長江、漢江流域與京津冀豫地區的輸水大通道,完善國家骨干水網格局,將為漢江流域和京津冀豫地區提供更好的水源保障。”中國南水北調集團辦公室主任井書光說。

  引江補漢工程會不會對三峽水庫產生影響?

  “三峽水庫多年平均入庫水量超4000億立方米,引江補漢工程年調水量39億立方米,不到入庫水量的1%。三峽水庫有充沛且穩定的水量支撐工程持久運行。”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李原園分析。

  引江補漢工程的開工,標志著南水北調后續工程建設拉開序幕,國家水網“主骨架”將更加堅實。

  “南水北調工程規劃提出構建‘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格局,溝通長江、淮河、黃河、海河水系。與規劃目標相比,目前僅東中線一期工程建成運行,需要繼續補網聯網,進一步提升調配水資源的能力。”井書光介紹。

  水利部提出,接下來將深化東線后續工程可研論証,推進西線工程規劃,積極配合總體規劃修編工作,不斷發揮南水北調工程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生命線作用。

  科學論証取水規模,最大限度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尊重客觀規律,科學審慎論証方案,引江補漢工程從立項到開展初步設計,從規模論証到勘測設計,各項前期工作扎實推進。

  哪條路線安全?

  向大地深處要數據。寂靜群山中,深孔鑽機轟鳴。2020年7月9日,在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首個超1000米深鑽孔順利完工。“大家伙兒白天黑夜連軸轉,就是想以最快速度把樣本從地下深處取出。”長江設計集團副總工宋志忠說。

  在前方,白天野外勘測,夜晚編寫報告,風雨無阻攀山嶺……工作人員採用常規鑽探、復合定向鑽探、大地電磁等技術,對8000多平方千米的工程區進行了全面“體檢”。完成所有線路1︰10000地質測繪面積2255平方千米,完成所有線路1︰10000平、剖面圖繪制工作,最終3000多頁的地質報告出爐。

  在后方,規劃、水工、施工、環境等專業人員開展規模論証、工程布局研究、深埋大直徑隧洞施工方案研究、環境影響評價等工作。繪制圖紙1600多張,編寫技術報告150多本,超2000萬字。

  “大家齊心協力,在短時間內找到最佳線路通道,努力避開了極易導致隧道災害的強岩溶區和斷裂帶。”宋志忠說。

  工程取水規模設定多少合適?

  “既要考慮長江流域水資源承載能力、長江干支流水工程調節作用,也要滿足流域內城市群的發展需要,同時兼顧對三峽庫區、下游地區和其他引調水工程的影響,可謂是在多重條件下求最優解。”長江設計集團水利規劃院供水與灌溉部主任王磊說。

  王磊和團隊完成了三峽壩址上游30多座大型水庫和10多項跨流域調水工程的聯合調節計算,構建了三峽—丹江口水庫—北方受水區水資源優化配置度模型,對2300多旬的水文數據進行了模擬分析。

  聚焦生態環境的關鍵要素,5年時間,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開展20余次240個斷面(點位)的外業環境監測,聯合1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推進。6月9日,生態環境部批復《引江補漢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

  可行性研究報告、取水許可、洪水影響評價……一項項報告通過審查,科學嚴謹的前期工作為工程建設提供堅實支撐。“正是堅持尊重客觀規律、規劃統籌引領,才確保工程順利開工,這為實施重大跨流域調水工程積累了新的寶貴經驗。”張祥偉說。

  發揮綜合效益,讓大江大河連上大水網

  引江補漢工程開工建設,將充分發揮綜合效益,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有力促進擴投資穩就業。“工程設計總施工期9年,初步估算需要水泥230萬噸左右,粉煤灰80萬噸,鋼材250萬噸,調配大型工程機械3800台,帶動上下游企業60余家。此外,工程用工人數保持在5300余人。”中國南水北調集團質量安全部主任李開杰介紹。

  連日來,以引江補漢工程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水利工程開工,充分發揮吸納投資大、產業鏈條長、創造就業多的優勢。水利部今年要確保新開工重大水利工程30項以上,完成水利建設投資8000億元以上,這將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發揮重要作用。

  有效提升水資源配置能力。“引江補漢工程實施后,中線工程可調水量增多,不僅提升了受水區的水安全保障能力,還可以通過置換用水、相機補水等方式,有效緩解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問題,有力恢復受水區生態環境。”水利部南水北調司副司長袁其田介紹。

  促進國家水網互聯互通。“大江大河連上大水網,引江補漢將實現長江、漢江與華北平原水資源協同,打通南北水資源配置的大動脈。”井書光說,“引江補漢工程還將實現與南水北調東中線、引漢濟渭、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等協調聯動,促進水資源循環暢通。”

  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的步伐加快。水利部加強組織領導,抓緊工程規劃設計,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速。“到2025年,建設一批國家水網骨干工程,有序實施省市縣水網建設,充分發揮水資源配置、城鄉供水、防洪排澇、水生態保護等功能。”張祥偉說。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08日 07 版)
(責編:張沛、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