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武漢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快馬加鞭

2022年07月15日08:31 | 來源:湖北日報
小字號

7月14日,武漢召開加快推進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暨全市科技創新大會。會上發布《加快推進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5年)》《武漢市進一步加快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以真金白銀的投入和“硬核”的創新舉措,努力把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加力提速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實施頂尖人才“一事一議”

新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可獲1000萬元支持

科技創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

《政策措施》聚焦增強創新策源能力、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平台建設、頂尖人才引進、初創期科技企業發展等關鍵環節,從10個方面推出一系列真金白銀的創新舉措。

其中,在增強原始創新策源功能方面,武漢明確,支持打造國家實驗室,對新獲批或者通過優化重組的國家(全國)重點實驗室給予1000萬元支持﹔對經國家或者省立項建設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按照省級撥付資金的2倍予以配套。

在提升企業創新組織能力方面,建立“產業出題、市場導向、企業主體、產學研用協同”攻關機制,將企業研發投入情況作為申請各類科技項目、補助資金、創新平台的基本條件等。支持企業牽頭組建產學研用創新聯合體,對企業牽頭承擔的國家科技項目,給予國家撥付資金最高50%、單個項目最高500萬元支持。

支持在漢高校、科研院所探索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武漢提出,對利用財政資金形成的新增職務科技成果,單位可與科技人員共同申請知識產權,賦予科技人員成果所有權。高校院所開展“四技”活動,視同為科技成果轉化並享受相關政策。

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專業化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機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后,可在科技成果轉化淨收入中按照不低於10%的比例提取資金,新獲批的國家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將獲得150萬元獎勵。

中試是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環節。針對企業反映的中試瓶頸,武漢提出,對已落地的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平台(基地),按實際投資額的30%給予最高2000萬元補助﹔對開放共享的,最高獎勵200萬元。

人才激勵方面,實施頂尖人才“一事一議”引進機制,根據人才需求提供不設上線的定制化支持。同時,支持公益事業單位科研人員兼職取酬,升級人才安居政策,對國家、省、市級重大人才工程入選者或者其他經認定的高層次人才和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及碩士研究生,按照標准分別給予3年、2年、1年免租優惠。

為提升產業基礎能力,武漢還將實施“410”工程,即:打造10大技術(產業)創新中心、推進10大科技重大專項、建設10大成果轉化中心、引育10大高端創新團隊。對新獲批建設的國家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給予1000萬元支持。對科技企業利用自有存量工業用地,經批准提高容積率和增加地下空間的,不增收土地價款。

東湖科學城建設持續提速

光谷今年高新技術企業力破5400家

仲夏時節,萬物繁盛。東湖科學城核心區的光谷科學島一派繁忙,數百名建設者揮汗如雨、奮戰一線。

武漢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東湖科學城是重中之重。會上,武漢市委常委、東湖高新區工委書記劉潔表示,將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緊迫意識,加快建設東湖科學城這個核心載體,奮力當好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突擊隊。

劉潔介紹,擔使命、挑重擔、打頭陣,光谷將全力攻堅核心區基礎設施建設。力爭9月30日前,核心區環島圈主線通車、超算中心建成投用﹔12月30日前,骨干路網互聯互通、科學服務中心、科學社區開工建設,科創中心、筑芯產業園一期項目進展明顯,“七縱七橫一環”18條道路基本建成。

同時,加快推進重大科學基礎設施項目實質性啟動,積極籌建光電領域國家實驗室,推進國家數字建造、智能設計與數控技術創新中心投入運行,支持光電院、裝備院等工研院二期建設。

光谷將落實“揭榜挂帥”和“賽馬制”,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支持建設一批開放共享中試熟化平台﹔推進未來產業科技園試點,打造大學科技園升級版﹔實施企業創新積分制,挖掘優質“好苗子”企業,精准匹配各類政策服務﹔加強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實施“瞪羚+”計劃,力爭今年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3150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5400家。

劉潔表示,光谷將鞏固“光芯屏端網”、生命健康兩大主導產業優勢,突破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進激光、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數字經濟、創新藥等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不斷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能級。(謝慧敏)

(責編:郭婷婷、關喜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