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湖北鄉村振興“頭雁” 浙江“取經”

2022年07月22日08:36 | 來源:湖北日報
小字號

藍天碧水,竹海連綿。

7月12日,“兩山”理論的發源地,浙江省安吉縣余村。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石碑前,游人如織。

游客中有一群特殊的“學生”,他們是100多名湖北省鄉村振興“頭雁”。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強調要以強縣工程為抓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了開拓視野,增強鄉村振興本領,經省委組織部同意,省鄉村振興局在浙江舉行湖北省鄉村振興“頭雁”示范培訓班。

浙江一直走在全國鄉村振興前列。對標先進,追趕先進,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后,省鄉村振興局精心策劃組織全省133名村黨組織書記遠赴浙江,圍繞“兩山理論創新實踐”“農村基層黨建”“美麗鄉村建設”“鄉村產業發展”等主題,先后在安吉縣和長興縣的余村、魯家村、劉家塘村、顧渚村、新川村等10多個村,現場觀摩,現場教學,體悟學習浙江先進經驗。

3天的學習,讓湖北的“頭雁”們大開眼界,浙江的生動實踐証明,實現高質量發展,既要有“顏值”也要有“產值”,學員們紛紛表示,將把此次學到的經驗帶回湖北,因地制宜推動當地加快發展。

“兩山”理論發源地學轉化

“綠水青山未曾改,金山銀山次第來”。安吉縣余村春林山庄的一副對聯吸引了參觀學員的目光。

20世紀末的余村,是一個典型的“石頭經濟”村,村裡先后辦有3家石礦和一家水泥廠,每年村裡淨收益就有二三百萬元。

發了石財的同時,余村人也付出了沉重的環境和安全代價。“天空總是灰蒙蒙的,空氣中彌漫著灰塵,眼睛裡時常飄進粉塵,十分難受。”村黨支部副書記余小平回憶。

2003年至2005年間,余村相繼關停了石礦和水泥廠。村級集體經濟一下子跌入低谷,一些村民無業可就。未來的路怎麼走?大家都十分迷茫。

2005年,習近平同志到余村調研,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猶如撥雲見日,余村開始走上綠色發展之路。

村裡結合村庄規劃,提出了“生態旅游、生態居住、生態工業”三區規劃設想,鼓勵村民積極發展農家樂,發展竹產業,同時,開展招商引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實踐“兩山”理論,如今,春林山庄的23間客房每逢節假日就爆滿,村裡年接待游客量破百萬,年收入過百萬的老板一抓一大把。“要結合本村的特點發展產業,宜游則游,宜商則商。”余小平與湖北學員交流時說。

在美麗鄉村提檔升級過程中,余村又對村庄規劃進行了完善,提出了“生態旅游、美麗宜居、田園觀光和環村綠道”三區一環布局,並迅速付之於行動。

鶴峰縣留駕村村支書龔斌說,領導說十次,不如親眼看一次,沖擊很大。留駕村的生態環境比這裡更有特色,但村裡的農家樂服務檔次低,村庄環境仍需改善,回去后將借鑒余村經驗,結合本村的實際,從人居環境改善、垃圾污水處理、廁所革命等群眾身邊、房前屋后的實事小事做起,促進發展。

“四無村庄”看突圍

沒有名人故居、沒有古村落、沒有風景名勝、沒有主要產業的“四無村庄”,究竟該如何發展集體經濟,帶領村民致富?在安吉縣魯家村,湖北學員們似乎找到了答案。

在村黨委書記朱仁斌的帶領下,安吉縣魯家村堅持因地制宜,依靠田園綜合體模式成功實現逆襲,成為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

“我們村擁有1000多畝低丘緩坡適合搞農業項目。但怎麼搞?需要整體謀劃。”魯家村黨委委員柏文介紹,2013年,該村在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發揮鄉賢力量,四處籌措了300萬元,邀請全國知名設計院對全村按4A級景區標准,進行綜合規劃和設計。

根據規劃,魯家村將原本拋荒的土地通過流轉的方式租給農場主,再結合每個地塊的功能和特色,設置了18個特色鮮明的家庭農場,農場之間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如何將這些分散的家庭農場連接起來?魯家村花費3000多萬元打造了一條長4.5公裡的環村觀光線路。游客乘小火車開啟農場觀光之旅,既能飽覽全村的自然風光,又能抵達各家農場,體驗採茶、果蔬採摘、越野賽車等項目的樂趣。

在布局好魯家村的家庭農場后,村集體和安吉浙北靈峰旅游公司合作成立多家公司,形成“村+公司+家庭農場”經營模式,通過市場化運作,讓田園變景區、資源變資本、農民變股民。從2011年到2020年,魯家村的集體資產從不足30萬元增至近2.9億元,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從1.8萬元增至57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47萬元增至4.71萬元。

魯家村的變化讓荊州區馬山鎮蔡橋村村支書蔡其兵大為驚嘆,他由衷地說,魯家村的變化表面看是田園綜合體項目帶來的,實質是在“兩山”理論指引下,規劃先行,新的發展模式帶來的,可學、可借鑒。

宜都市尾筆村村支書黃攀虹說,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要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戶深入合作,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在這一點上,魯家村通過把村周邊的市場主體以利益分配辦法聯結起來,帶領村民致富的成功經驗,為我們做了示范。

“上海村”的啟示

“‘上海村’發展農文旅融合的做法值得學習。”通山、建始、麻城等地多個村黨支部書記深有感觸。

長興縣水口鄉顧渚村,前兩年80%游客來自上海,村民們也都會說上海話,因此被稱為“上海村”。

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成為長三角的休閑旅游鄉村,不得不提上海人吳瑞安。

多年前,他看中了山清水秀的顧渚村,自籌30余萬元創辦“老年樂園”申興康復療養中心。

很快,這所療養中心接收的上海老年人越來越多。吳瑞安跟療養中心門口的兩家鄰居商量,讓他們添置幾張床,幫忙接待老人,這便是農家樂的前身。

現在全村2700多人,500多家農家樂,其中不乏優質高檔民宿,90%的村民都從事相關產業。

顧渚村民宿行業協會有一套“定制”的經營模式:所有農家樂包吃包住,還幫忙聯系玩的地方,催生了周邊的景點﹔如果團隊人數達到10人,村裡有專門的車隊直接到顧客所在的城市小區上門接送,也催生了村裡的運輸行業發展。

為了營造家的感覺,全村人學說上海話。后疫情時代,村民宿行業協會組織585家民宿在線上開展微信、抖音及電商培訓,以及會泡一壺茶、會唱一支曲、會彈一種琴、會燒一道菜、會拍一張照等“五個一”系列技能培訓活動,提升民宿服務業服務水平。

遠安縣鹿苑村黨支部書記付煒煒說,村民宿行業協會制定的“五個一”非常實用,回去就用上,村民學說上海話也是同理,你和顧客是一種親情關系,而不僅是買賣關系。

“一定要學到真經!”省鄉村振興局副局長楊遙透露,本次培訓班將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時間長達半年,教學內容涵蓋鄉村建設、村庄規劃、三產融合等,並匹配大量典型案例,教學內容十分豐富、課程安排非常緊湊、典型案例可學可鑒。學員們在學習過程中,反思本村發展存在的瓶頸和問題,找到解決的方案。

以浙江為榜樣,對標先進,趕超先進,百余名學員都表示,要堅決貫徹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推進湖北鄉村高質量發展。生態是湖北的優勢所在,要學習浙江綠色發展經驗,把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湖北。(記者 劉勝 通訊員 黃劍鋒)

(責編:周雯、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