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區:黨建引領奏響幸福生活“主旋律”

創新開展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整合下沉資源力量,組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居民群眾共同參與城市管理和服務,推進“黨建+鄰裡中心”建設,下好“繡花”功夫……近年來,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區全面提升基層黨建引領力,不斷豐富和延伸“黨建+”的內涵,形成了具有特色亮點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走出了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的新路徑。
傳統書店變身紅色陣地。在位於茅箭區上海路吉祥小區路口的一丟城市書店裡,從外地返堰的大學生王一諾正捧著一本《趙一曼》看得津津有味,“我幾乎天天來,特別是紅色書籍專區,這簡直是一個寶藏書店。”王一諾欣喜的分享了他從發現這個書店到愛上這個書店的經歷。
除黨建閱讀專區、紅色書籍專區外,書店還有未成年人活動室、四點半學校、黨員活動室等,展板上詳細羅列著支部的活動安排,一排排書架上擺滿了各類紅色書籍,還有手寫的入黨誓詞。紅色元素與紅色書香的融合,讓這裡成為一個高品質的學習、小憩場所,成為周邊居民學習紅色歷史的寶地。
據了解,一丟紅色書屋是湖北省第一家紅色書店,自開放以來,受到了周邊居民們的一致好評,該區依托書店黨支部,借用場地、資源、服務,打造出特色黨建活動中心,讓黨員、群眾、企業在大黨建格局下形成良性互動,逐步探索出黨建和文化融合發展的新舉措。
“黨建+鄰裡”快樂打卡美在心底。今年14歲的樊運琦是十堰市第二中學七年級的一名學生,連日來,她每天都會和12歲的弟弟樊世博一起到五堰街道北街社區五堰新天地小區的“黨建+鄰裡中心”打卡。孩子們圍坐在一起專心寫作業,看勵志小視頻,學寫毛筆字,聽紅色故事,現場氣氛熱烈活潑。
“新天地小區目前共有十六名留守兒童和困難家庭兒童,通過前期協調對接,社區包聯單位十堰市第一中學安排了4名教師志願者每天到鄰裡中心開展暑期助學支教志願服務活動,幫助解決孩子暑假學習和安全的問題。”社區黨支部書記馮玉萍說。鄰裡中心是該社區今年新打造的紅色陣地,以黨建為引領,以服務多元、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為目標,讓社區更有暖意、城市更有溫度、居民更有幸福感和歸屬感。
近年來,該區堅持踐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理念、持續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做優做強基層社區資產服務能力。截至6月底,已完成293個“黨建+鄰裡中心”建設,比例達到83%,預計年底實現全覆蓋,將為加強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提供有效陣地保障,為基層群眾提供更加貼心便民的服務。
“善服務·慧治理”打造品質智慧城。“曹教授,天這麼熱,您還來了?”打開家門,看到汗流浹背的曹洪站在門外,肖文蘭趕緊邀請他進屋。這是曹洪又一次上門為她看病。40歲的曹洪是十堰市人民醫院骨科中心副主任,也是該院下沉茅箭區五堰街道華悅社區工作隊的隊長。下沉工作開展后,他帶隊進駐社區,當起了居民群眾的“網格家庭醫生”,線上線下齊發力,讓轄區居民足不出戶,享受三甲醫院的醫療服務和健康咨詢。
社區黨建專員、下沉黨員干部、專家顧問,這些都是“社區吹哨,黨員報到”的主要隊伍,今年以來,該區進一步整合下沉資源,選優配強“社區工作者、小區黨支部書記、樓棟長、志願者、物業服務人員、業委會成員、執法隊伍”等十支優秀善治隊伍,形成治理合力,鍛造凝聚民心,結合“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我為群眾辦實事”、“三認”等活動,把政府主導與群眾主體結合起來,尊重群眾意願,從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通過開展更有針對性的服務,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以前樓道亂擺亂放、進出道路交通擁堵,下沉黨員來了后幫著社區、網格員和志願者一起做給居民看,大家積極參與社區共建共治,小區煥然一新。”華悅社區黨支部書記勾麗敏說。該區堅持以黨建引領為主線,以社區、物業、小區為基本治理單元,以建強用好“優隊伍”為主要力量,以開展“善服務”為主要抓手,搭建基層社會治理“智平台”,縱深推進城市末端治理,發動群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共同建設美好家園,逐步形成具有茅箭特色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陳宣霖 高宇 趙勝超 韓藝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