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從黨的二十大報告看湖北發展的新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藍圖變為現實,是一場新的長征。
代表們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是未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行動綱領,為湖北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戰略指引,要牢牢把握新時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務,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為湖北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貢獻力量。
荊門市委書記胡亞波代表——
貫徹新發展理念 系統構筑荊楚新門戶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必然選擇、必答課題。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荊門作為傳統型工業城市,將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肩負起打造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的光榮使命,全力以赴調結構、優布局、促轉型,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工業方面,重點建設國家級綠色化工示范園區,推動石化、磷化兩大產業鏈式、綠色、循環發展﹔建設全國動力儲能電池產業示范園區,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建設全國通航產業綜合示范區,構建集研發制造、運營維護等於一體的通航產業體系﹔建設全省重要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大力發展汽車及零部件、智能裝備制造、現代農機裝備等產業。農業方面,圍繞一袋米、一壺油、一隻蝦、一頭豬、一枝花“五個一”工程,重點打造優質糧油、健康長壽食品等農產品加工全產業鏈。服務業方面,突破性發展現代物流業和文化旅游業,打造區域多式聯運交通樞紐和華中運動休閑目的地。
交通是促進經濟循環暢通的堅實支撐,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紐帶,是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的保障基石。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荊門位居“中部之中”,我們將發揮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區位優勢,搶抓三條高鐵建設機遇,統籌推進鐵水公空四網互聯、東西南北四向拓展、人物資信四流融合,合力構建宜荊荊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加快融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骨干網,系統構筑荊楚新門戶。充分發揮高鐵后發優勢和通航先發優勢,打造高鐵快件物流樞紐和快件分撥中心,構建區域性速遞(應急)物流中心。加快鐵路專線建設,發揮荊門國際內陸港核心樞紐作用,打造鄂中區域性鐵路貨運樞紐。加快推進沙洋江漢運河航線千噸級航道整治,提高漢江荊門組合港通航能力。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將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廣泛發動群眾共同締造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擼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實,砥礪奮進、勇毅前行,在“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中展現荊門擔當。
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張定宇代表——
打造“湖北樣板” 鋪設以人民為中心的健康之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這為我們進一步做好全省公共衛生工作、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指明了方向。
圍繞破解“看病難、看病貴”痼疾,湖北推出一系列重要改革舉措。2021年,湖北全面開展“323”攻堅行動,圍繞心腦血管病、癌症、高血壓等8類影響群眾健康突出問題,明確“防、篩、管、治、研”重點任務。我們將該行動作為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著力推進疾病早篩早治、降低群眾醫療負擔。今年上半年,全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完成心梗溶栓治療200多例,為挽救患者生命爭取了寶貴時間。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創新醫防協同、醫防融合機制,健全公共衛生體系,提高重大疫情早發現能力,加強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有效遏制重大傳染性疾病傳播。
兩年來,湖北堅持整體謀劃、系統重塑、全面提升,全力打造疾控體系改革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湖北樣板”。截至目前,全省公共衛生體系補短板工程已開工項目超1700個,開工項目總投資超1700億元。
我省已初步建成多部門聯合、多場所覆蓋、多渠道報告的智慧化預警多點觸發網絡。由450家核酸檢測實驗室組成的服務網絡已覆蓋全省,實現每個縣(市、區)至少有2家核酸檢測實驗室的目標,單樣本核酸檢測能力達每天244.12萬份。
隨著醫療資源快速增加、防備手段日益先進、防護網絡逐步健全,我省迎戰疫情的底氣越來越足。
目前,全省二級以上綜合醫院發熱門診、定點醫院改造全部完成﹔合理布局急救站點,打造平時、戰時兼顧的立體救援網絡體系,完善省市縣鄉四級院前急救網絡﹔在武漢、宜昌、襄陽、黃岡按平戰結合模式打造5個重大疫情救治基地。
打造健康湖北,沒有終點,隻有連綿不斷的新起點。我們要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鋪設一條以人民為中心的健康之路,給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
天門市委書記易先榮代表——
堅持以農業現代化為突破口 加快建設四化同步發展示范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
天門是農業大市,農業分量重、農業人口多。我們將著眼現代化目標,堅持以農業現代化為突破口,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深度融合、互促互進、整體提升,加快建設四化同步發展示范區。
作為全省糧食主產區之一,天門糧食生產面積穩定在240萬畝左右,產量超過80萬噸。我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堅定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明確糧食安全底線,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加快建設高標准農田,提高建設標准和質量,完善高標准農田建后管護機制,確保建成一畝、見效一畝、管好一畝。全面加強灌區建設,持續推進投資23億元的引漢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確保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新發展格局,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
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是天門農業最大的短板。天門要堅持以農業為基礎和資源,拓展延伸產業鏈條,培育引進龍頭企業,全力打造農業品牌,夯實農業產業化基礎,加快建設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加快建設產業平台,推進天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綜合物流園和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推動農業由單一的農副產品生產為主向科研、生產、加工、貿易、休閑旅游等全產業鏈拓展。
蔬菜產業是天門農業發展的特色所在、潛力所在。全市有500畝以上蔬菜種植大戶和經營主體130余家,預計今年蔬菜累計播種面積超過42萬畝,總產量超過120萬噸。我們將堅持以建設華中地區蔬菜集散基地為牽引,以組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為抓手,全面推廣緊密型“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合作模式,推動蔬菜種植從分散生產向適度規模經營轉變,讓農民深度融入產業鏈、價值鏈,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有效帶動農民增收,全力把蔬菜產業打造成富民產業。(許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