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武漢市東西湖區軍地聯合、成立專班,尋訪完善烈士生平事跡

三萬公裡尋親路

本報記者 強郁文
2022年12月30日07:3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近年來,為弘揚英烈精神、加強全民國防教育,湖北省武漢市東西湖區人民武裝部聯合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等相關部門成立烈士尋訪和尋親專班,完善烈士生平信息。

  兩年時間裡,尋親專班總行程超過3萬公裡,涉及15個省份、26個縣區,共走訪200多位知情人與烈士親屬,從70多個檔案館、文史部門和圖書館帶回3800多條線索,完善了74名烈士的英雄事跡。

  “一個名字,就是一段感人的故事”

  整理資料時,烈士尋訪專班負責人代四化發現,區裡登記在冊的71名烈士中,董國慶、舒孝華、馬建華和李德超犧牲在同一天——1993年9月20日。大家都很想知道,這天到底發生了什麼?

  見到專班成員,董國慶烈士遺孀王娥珥既驚訝又感動。王娥珥說,那一天,她永遠不會忘。當天,剛吃過午飯,董國慶就准備出門。大雨10多天沒有停,他已經在排澇前線戰斗了一天一夜。

  “不是輪休嗎,怎麼又去?”正在門口扎掃帚的王娥珥問。“我是民兵連連長,我不去誰去?”董國慶說。

  暴雨如注,王娥珥哄睡了3歲的女兒,幾乎一夜沒合眼。天剛亮,村干部卻帶來噩耗。王娥珥隻聽見“國慶出事了”,對丈夫犧牲的具體細節卻不清楚。

  近30年過去,當地村民大多已搬離。尋訪專班多方打聽,找到了和董國慶一同執行抗洪排澇任務的舒文勝。

  舒文勝回憶,那天傍晚,河水洶涌地往泵站涌,攔污柵裡積滿了水草等雜物。作為東西湖區最大的泄洪通道,當時該泵站水量已超出負荷,如果不疏通攔污柵,抽排泵機將無法正常運轉。董國慶帶頭組織民兵乘船打撈水草,在雨中連續工作了幾個小時。精疲力盡的民兵們下船往連橋上走,沒走幾步,腳下突然劇烈晃動——橋塌了!5名民兵落入湍急的水流,18歲的舒文勝拽住一根鋼絲繩死裡逃生。上岸后,他大聲呼救,回應他的卻隻有泵機的隆隆聲……

  “國慶生前是共產黨員,入黨那天,他一回家就興高採烈的。”王娥珥濕著眼眶對專班成員說,“他很看重這個身份。”然而,董國慶烈士的生平信息中並沒有黨員身份的記錄。

  東西湖區檔案館工作人員查閱了近30年前的檔案,一份1993年東西湖區委、區政府的文件提供了關鍵信息:“追授董國慶為優秀共產黨員、模范民兵連長、優秀工會干部、新長征突擊手標兵稱號……”這份文件不僅証明了董國慶的政治面貌,還提供了其他4位抗洪烈士被授予榮譽的信息。但董國慶具體是何年何月入黨,文件中並沒有提到。

  尋訪專班不願放棄。他們在街道機要室找到了董國慶的人事檔案,其中的入黨原始材料清楚寫著:董國慶於1991年6月25日成為預備黨員,並於一年后轉為正式黨員。

  至此,董國慶烈士的黨員身份、榮譽稱號得到確認。“一個名字,就是一段感人的故事。”東西湖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程雪山說。

  “一段尋親過程,就像一朵蕩開的水花”

  去年10月,陶丹終於與自己的父親陶潤田烈士“相見”,給54年的漫長找尋畫上了句號。

  為做好烈士親屬優待工作,東西湖區在烈士尋訪的基礎上啟動烈士尋親工作。由於時間久遠,墓碑上記載的烈士姓名和籍貫,幾乎是尋親的唯一線索。

  柏泉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李翠珍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為陶潤田烈士尋親。李翠珍推測,陶潤田可能出生在陶灣。她在陶灣走訪了解到,有個叫彭曉新的人可能是陶潤田的外孫,但一直無法聯系上。線索就此中斷。

  這麼多年過去了,烈士的親屬還在嗎?是不是一直在等他?一想到這裡,李翠珍就坐立難安,“隻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就要盡百分之百的努力。”從此,她見人就問:“你知道彭曉新嗎?”

  直到有一天,她問到了朋友彭輝芳,彭輝芳聽到后愣住了,“找他干啥?那是我哥!”

  回憶起這段故事,李翠珍感慨萬千,“一段尋親過程,就像一朵蕩開的水花,每一層水波上都可能有我們需要的信息。”

  李翠珍順利地找到陶丹。原來,1968年,任原武漢軍區某部隊副指導員的陶潤田在河南執行任務時犧牲,除了收到一張烈士証,陶丹和母親對陶潤田的身后事一無所知。陶丹哽咽著說,多年來,烈士証上的名字和家裡留下的照片,就是關於父親的全部印記。

  和陶丹一樣,魏振西烈士家屬也解了半個多世紀的思念之苦。

  1962年,青年魏振西瞞著父母參軍入伍,隨部隊來到祖國大陸最南端的廣東徐聞縣駐守山林。一天晚上,部隊訓練時突遭意外,魏振西和另一名湖北籍戰士肖存祥因傷勢過重不幸犧牲。由於部隊即將開赴新駐地,戰友隻好將他們埋葬在附近的小山坡上。

  尋親過程中,專班成員意外得知,魏振西、肖存祥二位烈士的親屬竟生活在同一個村,他們立即上門走訪。根據親屬和戰友提供的線索,專班成員找到烈士的長眠之所,並遵從親屬們的意願,將二人骨灰一起帶回了武漢。

  如今,東西湖區烈士尋親工作已實現常態化、制度化,並被列入各級黨委“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重點內容。截至目前,尋親專班累計發送尋親消息3000余條,為48名烈士點亮“回家”路,為27名烈士找到親人。

  “一次真誠緬懷,就是一場精神的洗禮”

  碧空如洗,鬆柏低垂。國歌奏畢,陶丹把父親生前的照片捧在胸前,低聲說:“爸,您回家了!”照片上,一身軍裝的陶潤田英姿勃發。

  今年清明節前夕,經過3個多月改擴建,東西湖區睡虎山烈士陵園投入使用,並舉行散葬革命烈士墓遷葬落成儀式。董國慶、陶潤田、魏振西、肖存祥等11位烈士的散葬墓地被集中遷入園內。

  站在董國慶烈士墓前,王娥珥流淚了。丈夫走后,她早已數不清是第幾次流淚,但這次是欣慰的淚。今年6月,在相關部門見証下,抗洪排澇中犧牲的4位烈士事跡牌得到更新,共產黨員身份和榮譽稱號被加入其中。

  近兩年來,根據尋訪和尋親專班搜集到的信息,東西湖區登記在冊的烈士從71人增加到74人。按照“應遷盡遷、集中管護”“應修繕盡修繕”原則,東西湖區籌措專項資金,將散葬革命烈士墓遷移至烈士陵園集中管理,並對陵園內原烈士墓進行整修。

  東西湖區人武部和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編纂了《東西湖區革命烈士英名錄》,為所有東西湖區籍烈士建立信息台賬,不斷豐富完善烈士們的生平事跡。東西湖區還在檔案資料基礎上制作相關電子圖片、海報,作為當地黨校授課和中小學校愛國主義教育的教材,推進烈士事跡“進社區、進學校、進軍營”。

  “銘記烈士英名,才能不負他們的忠魂。一次真誠緬懷,就是一場精神的洗禮。”東西湖區委常委、區人武部政委陳玉鋒介紹,今年5月,東西湖區軍地開始建設網上革命烈士雲展廳,運用虛擬現實、全息影像等現代技術,數字化呈現英烈們的壯舉。“我們將探索‘雲參觀’與‘雲祭掃’相結合,用心用情講好革命烈士故事,提高全民國防教育的覆蓋面。”陳玉鋒說。


  《 人民日報 》( 2022年12月30日 10 版)
(責編:張沛、關喜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