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湖北南漳:扛牢耕地保護之責

2023年11月11日08:20 |
小字號

位於湖北省西北部的南漳縣是該省37個山區縣之一,也是該省糧食主產區和生態保護區。“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理分布注定南漳田少且寶貴。

“堅決扛牢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湖北省耕地流失整改工作開展以來,南漳通過原位整改、異地補劃、生態修復,完成3.3萬畝永久基本農田“非耕地”圖斑處置工作。

原位整改 實現“小田變大田”

在南漳縣清河管理區雷家巷社區的農田裡,5台挖掘機正在平整土地。此前,居民承包該地塊后,將其挖成堰塘養魚。

為了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清河管理區黨委、雷家巷社區上門走訪10余次,耐心宣傳講解耕地流失整改的重要意義和耕地保護政策,爭取魚塘經營者的理解和支持。

清河管理區自然資源和規劃所負責人介紹,從今年7月開始整改復耕,目前已基本完成整改任務。同時,秉承“集中連片”原則,將南北兩側的“稻蝦”共作地塊進行恢復提質,共連片整改310多畝永久基本農田,實現“小田變大田”。

征得農戶同意后,310畝一並流轉給貴州某公司,作為茅台酒廠原料供應基地,按照該公司技術要求,種植綠色有機優質小麥,每畝可助農增收500元以上。

清河區雷家巷社區永久基本農田整改地塊是南漳縣原位整改的縮影。通過縣、鎮、村、組、戶五級聯動,集中攻堅,目前,全縣近1.82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原位整改已全部完成。

量質並重 挖掘耕地潛力

在南漳縣城關鎮大堰沖村一組,350畝耕地由於受地形地貌影響,質量不高,逐漸成了荒地,沉睡多年。

南漳縣以“永久基本農田異地補劃”為著力點,實地勘察、仔細研判,分類提出整改措施,將山區無法恢復為耕地的調整為林地,將地勢平緩的殘次林調整為耕地,實現“山上換山下”,同時做好耕地提質增效和后期管護,全力破解耕地后備資源匱乏難題。

在此次整改活動中,在南漳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及相關部門的帶動下,86戶村民主動參與,歷時28天全面完成185畝耕地流失和165畝新增耕地的復耕任務,其中,工作專班將該區域內未納入整改任務的苗木基地、質量不高的耕地也納入整改。農技部門指導農戶科學選種和栽培種植,充分發揮耕地潛力。

為了提升耕地質量,南漳開展高標農田建設,加快修繕水利設施、機耕道路,強化農技服務,科學指導種植,確保劃入耕地質量全面達標。今年全縣4.5萬畝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已開工。

生態修復 提升綜合效益

南漳縣城關鎮黃埡村原華新水泥公司礦區租用的排土場,有機油菜幼苗隨風擺動,未來這裡會長成一片“花海”,打造成游客休閑觀光的打卡地。

南漳結合全縣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程,根據該礦區現狀條件,將山上開採區按照綠色礦山要求開展生態修復﹔山下排土場作為復耕區,華新水泥公司已投入120萬元資金進行轉運礦渣、平整土地、恢復耕種,將原有36.81畝耕地增至190.71畝。整改地塊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提升”。

華新水泥公司礦區生態修復工程新增耕地已成為南漳縣“礦山生態修復+耕地保護”的成功典范。目前,吳家溝、華龍、巨晶、藍源等8家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程全部完工,全縣31家企業累計投資3000余萬元,通過工程治理,生態修復面積3306畝,全縣新增耕地面積1538畝。

堅守耕地紅線是“國之大者”,整改耕地流失事關糧食安全。南漳縣以“零容忍”的態度,打好耕地流失整改工作“攻堅戰”,堅決完成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為打造全省“強縣工程”標杆縣、沖刺全國縣域經濟“百強儲備”奠定堅實基礎。

(來源:湖北省自然資源廳)

(責編:王郭驥、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