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主任,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命,我跟您合个影可以吗?”2月11日,湖北省利川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最后一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李某在转出ICU前,拉着张威主任的手动情地说。张威欣然接受,并开心地比了个胜利的手势。
作为当地此次疫情防控定点救治医院,利川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责无旁贷的挑起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的重担,为全市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疫情发生以来,该院ICU沉着应对,把一个个危重症确诊病例安全地转出。他们靠的不是运气,靠的是精湛的技术和对疫情防控的担当。
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多数集中在年龄大、基础疾病多的人群。如该院与死神赛跑的邓某是肝癌术后,李某是Ⅱ型糖尿病加高血压,曾某是Ⅱ型糖尿病,蹇某是糖尿病加慢性支气管炎。
这些患者刚入ICU时病情都十分危重,严重呼吸困难、高流量面罩给氧的情况下血氧饱和度不到80%、呼吸频率高达五十次以上、有的意识不清、有的还合并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需要立即行气管插管等抢救治疗。
此类病人插管难度非常大,风险极高。一方面需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减少患者呛咳,缩短插管时间;一方面医护人员也需要加强自我防护,最大限度减少插管时痰液的喷出及气溶胶的形成。此外,还需要精准核算镇静镇痛药物的剂量,剂量过大循环受影响,剂量过小又达不到效果。
患者气管插管完成后,后续治疗更为复杂,不仅要反复筛选药物抗击病毒,还得想尽办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要提防患者基础疾病及治疗药物的副作用来“捣乱”。
对重症患者的每一步诊疗方案与措施,都要在州级、市级新冠肺炎防控救治专家会诊、讨论、指导下完成,结合诊疗指南及患者的实际情况反复“推敲”,精准施治。
与疾病对抗过程中,医务人员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患者病情的反复、新并发症的出现、治疗效果不理想以及病毒本身的超强传染性都刺激着医护人员每根敏感神经。
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不光治疗难度大,护理难度也大。因为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所以患者往往都处于镇静镇痛状态,太多的治疗及日常护理全靠护士完成。
打针、抽血、吸痰、翻身、扣背、擦洗身体、处理大小便等等,这些平时看似简单的操作,变得一点都不简单,厚重的防护设备也限制了护理人员活动,一通操作下来往往浑身湿透,甚至呼吸都很困难。
由于护理工作量大,有的护士脸上、手上因汗渍长期浸泡长满疹子,有的被口罩和眼罩压得生疮,窈窕淑女成为“变形金刚”,他们也没一句怨言。
“等疫情结束后,脱下这身行头我们还是这条街最靓的女娃。”该院ICU被称为“总管”的资深护师向红霞打趣地说。(张莉、冉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