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武汉公交人 疫情前线勇敢“逆行”

【查看原图】
903路应急车队深夜集结(赵松 摄)
903路应急车队深夜集结(赵松 摄)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2020年03月04日16:54

“298路保障重点商超配送的5台车已经到达汉口北四季美蔬菜批发市场……”“724路安排的5台早班车已经开始装货……”3月2日7点30分,当宅在家的市民刚从睡梦中醒来时,武汉公交的重点商超配送车队队员们已经开启“起早贪黑”的模式,加紧全市生活物资的保障输运。

武汉,有这样一群“硬核”的公交人,他们勇敢的出征、奋战、坚守、再战斗!手握方向盘的他们,不仅仅是驾驶员,更是摆渡人、守护者、搬运工,是市民身边真实可触摸的温情。

他们是生命摆渡人 用坚守照亮医护人员的归途

“谁愿意参加党员突击队,负责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一看到群里的消息,739路驾驶员聂三华第一时间报了名。为了家人安全,当过兵的他卷起一套行军被,就一头扎进了车队里。聂三华每天从酒店到医院大概20分钟车程,两辆车每天跑8个来回,每每看到车上那些忙碌一天疲惫的的医护人员,他都很是感慨,“有一次收末班车时,上来五个医护人员,从后视镜里看,他们一上车就靠着椅背睡着了。一路上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开车了,开快了怕把他们颠醒,开慢又怕耽误他们的时间,真是心疼他们。”他这样跟同事说。每到医护人员的下班时间,聂三华总是站在路边“吆喝”,担心医护人员上错车。这让医护人员非常感动,“每天聂师傅都是按时按点接送我们,发车前都会多问一句,还有没有人要坐车。抗击疫情是医务人员的职责所在,但他完全可以选择不出现在这里。”

和聂三华一样同为摆渡人的,还有H39路的女司机王金兰。她24小时待命,白天黑夜连轴转,驰援方舱医院,接送援汉医疗队员上下班,在一趟趟的出车任务中彰显女汉子本色。王金兰今年33岁,丈夫是一名海员,自疫情发生到现在,一直在外未能回家。从接到运输任务开始,王金兰就将10岁的儿子交给了婆婆,自己搬到了离线路始发站更近的娘家。从酒店到武汉客厅放舱医院的往返距离是35公里,王金兰觉得,这35公里,是责任,更是一种幸福!从2月6日至9日是王金兰24小时连轴转的4天,这4天她和线路上的17位同事共出车140余次,运送山东、福建等7个医疗团队共计2200人次。

自1月23日全市公共交通运行全部停摆以来,市公交集团3000余名职工甘当“逆行者”,深入战疫最前线,全力以赴保障医务工作者和城市一线工作人员应急出行。

他们是社区守护神 用温情看护一方居民

“王微同志真让人感动,她在大雪中为社区的产妇来回奔波摔倒骨折,我特别痛心”。2月15日晚,常青花园第三社区党支部书记白宓对到医院看望王微的公交四公司领导说道。

今年51岁的王微是一名有着24年党龄的老党员。2月初,她主动向所在常青花园第三社区报道,每天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走家串户。2月15日凌晨,王微负责的社区居民张女士即将生产,她得知后立即护送产妇前往同济医院。安顿好张女士,王微又返回她家为其整理生活用品,随后马不停蹄联系社区网格员一起办理住院手续。15日的下午,武汉正是风雪交加之时,王微在来回奔波中,不慎摔倒在医院门口,动弹不得。经诊断王微右腿膑骨和胫骨骨折,需要卧床半年才能完全康复。与此同时,社区传来好消息,张女士在下午3点20分顺利产下一名5斤2两的男婴,母子平安。听到这个消息,躺在病床上的王微欣慰的笑了,对于她来说,能够在风雪中守护新生,一切都值了。

在武汉公交集团,还有1100余名像王微这样奋战在社区战疫一线的“逆行者”,他们下沉到市内13个城区,133个街道的396个社区,配合开展卫生消杀、秩序维护、物资搬运、送菜上门、测量体温、防疫宣传等工作,为社区居民筑起了一道红色防线。

他们是疫情中的“多面手” 用热心捍卫江城平安

“感谢您们来武汉啊!”2020年2月18日,对于39岁的孙建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从这天开始,每晚他都要前往汉阳王家湾如家酒店充当服务员,而服务对象是88名远道而来的客人——内蒙古援汉医疗队员。连续10天,孙建每天开车为医护人员托运医用防护服、紫外线灯等急用物资,还要和酒店工作人员一同对酒店公共走道、房间进行保洁消毒。

孙建的本职工作是武汉公交站务公司收费员,除了酒店服务员外,在防疫期间,他是十足的“多面手”,做过居住小区的志愿者,每天接打几百个电话帮助居民解忧;当过国博中心的“搬运工”,和同事们一起平均每人每天转运4000余箱重约54吨的物资;干过业余“网格员”,协助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卫生消杀、防疫宣传、秩序维护及物资发放。同事们笑称孙建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可孙建却说,和同事们相比他做的不算什么。看到单位里的战友们有的24小时值守场站,有的参加转运任务30多天未归家,还有的女同志撸起袖子就往仓库里冲,他说能与这些真正的“战士们”并肩作战,他无比自豪。

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义无反顾站出来的公交人还有很多,他们扛起一份责任,用闪闪发亮的车灯照亮城市的夜空,用轰鸣运转的车轮唤醒寂静的街道。平凡而伟大的他们,使我们坚信:病毒终将被击退,春暖花开会有时!(李立、陈林华、鲁娟、陈祺民、康先军、徐旋)

分享到:
(责编:周恬、关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