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力量

運轉應急倉庫的志願者:疫情不退 我們不回

【查看原圖】
倉庫門口來自各醫院的救護車在等待領取物品。(郭婷婷 攝)
倉庫門口來自各醫院的救護車在等待領取物品。(郭婷婷 攝)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2020年02月11日11:04

“搶先一秒,保証抗疫物資早點送達,就可能會給患者多爭取一份生的希望。”武漢市黃陂區天橫三路的疫情防控捐贈物資應急倉庫裡,志願者李群和同伴相互打氣說。徹夜不停地清點搬運來自海外的捐贈物資。

這家位於天河機場旁的疫情防控捐贈物資聯合應急倉庫,是由中華慈善總會、湖北省慈善總會和藍天救援隊聯合設立。承擔著來自十余個國家海外捐贈物資的接收、轉運、發放工作。

和其他倉庫不同,它的運轉全部依靠志願者維護。175名來自藍天救援隊的隊員,奮戰十余天,將數十萬件的貨物及時運轉和發放,最快兩小時送達戰“疫”一線。

開“邁巴赫”的老總瞞著妻女上一線

“我已經一個禮拜沒有換過衣服、洗過澡了。”在倉庫見到老董時,他正在現場巡查。被稱為“督察員”的董國強今年55歲,來自河北霸州。2月2號,接到藍天救援隊總隊的電話,說武漢人員吃緊,需要支援。正在備勤的他就穿著一身救援服,什麼都沒拿,瞞著家人就出發了。

坐飛機到長沙,他開著向朋友借來的汽車,押送一批救援物資趕往武漢。一到武漢就投入工作,兩天兩夜沒有合眼。

“到現在老婆都不知道我在哪兒。我騙她說自己在北京公司值班呢。”董國強的女兒知道后跟他說:“爸爸,我給疫區捐筆錢都行,求您回來行嗎?”老董一口拒絕,“我家老人都不在了,兩個孩子也大了。有事我多往前沖一沖,讓年輕人緩一緩。”

前天日本一架包機到了,他和隊友一直理貨到凌晨三點鐘。“都是緊缺物資,醫院都在眼巴巴等著呢。我們不快點不行。”董國強說,在這裡,正常一天工作16個小時,有時候能干20個小時。累了就攤張紙殼子,睡在地上。

其實,老董在北京開有建筑公司,生意做的挺大,他平時的代步工具是邁巴赫,家裡有豪車10台。可在這裡,連喝口熱水都是奢望。因為倉庫是臨時租借的,隻有一根細電線,僅能保証最基本的照明供電,燒水做飯都做不到。

老董不心疼自己,但心疼隊員:“正在想辦法,看能不能給解決一下用電問題,讓大家能喝上熱水,能夠洗漱。”

記者對他表示敬佩,他大氣地揮揮手說:“這點苦算不上什麼,既然做公益,付出一點都是應該的。”

63歲志願者“常為武漢人民感動落淚”

“民間救援組織裡,我們是最專業的。”從35噸的大貨車駕駛室跳下,司機郝大學驕傲地對記者說。剛剛從機場拉回一批俄羅斯發來的救援物資,還來不及歇一下,就開始緊張地卸貨、清點、理貨工作。

倉庫裡來回忙碌穿梭搬運物資的兩輛“叉醬”和這輛大貨車,都是郝大學從自己家中開來的。

1月28日,接到武漢需要支援的消息。63歲的郝大學,放下家中生意,帶著一輛貨車、二台叉車和護目鏡、口罩、防護服等救援物資馳援武漢。

郝大學是一名退伍老兵,還曾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他們一家四口都是藍天救援隊隊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藍天救援迅速啟動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匯集全國藍天救援的力量和海內外資源往武漢集中。家中有30多輛車的郝大學毫不猶豫地沖到了第一線。他的兒子則領著隊員在老家抗擊疫情。

到達武漢之后,隊員們面對的環境相對艱苦,但大家也做了充分的准備。

“我們帶了大量的后勤裝備物品,包括帳篷、發電機、手套防護服,還有大量的食品。”郝大學介紹說,他甚至還帶去300箱泡面。“我們多帶些,去了自供自足,不給當地政府添麻煩。”

目前,郝大學承擔的主要任務是將救援物資從機場清關后拉回倉庫,隊員整理完后,在24小時內轉送到一線醫院。這幾天他一直開車在各家醫院間跑,同濟、協和、中南、金銀潭全部跑到了。

“前天送了7家醫院,昨天送了5家。”郝大學掰著指頭算,平均每天都在5家以上。他感慨道,武漢人民實在太好了!每次看到他去送物資,都會主動揮手致意,讓他們先行。各大關口的公安,看到救援車開過,都會向他敬禮,為他鼓掌。他無數次地感動落淚。

“我願做一個永不退伍的老兵,時刻准備著,奉獻社會、服務人民。希望武漢加油,我也在加油。”

年輕稅管員帶11名黨員“沖鋒陷陣

“15時51分,襄陽市政府派直升機,在物資倉庫接收泰國捐贈的醫療物資,藍天救援全體隊員完成物資裝運登機。” “1:10,終於忙完了!電話欠費180居然沒有停機,中國移動給力!聯系北京、上海、深圳,還有泰國、澳洲,一天電話打了不少,搞定不少事。今天手機充了三次電,盡力盡力再盡力!” 這是2月4日至5日凌晨,來自襄陽的志願者李群發的兩條微信。

進入“戰疫”關鍵時期后,社會各界捐贈的防疫物資源源不斷運抵武漢,應急倉庫超負荷運轉,工作量激增。

1月28日17點,剛剛到達武漢的李群和11名同伴來不及放下行囊,立馬投入戰斗。卸載一車深圳支援的900多件藥品。由於快遞隻能到武漢,當晚他們又協調北京、上海、深圳、青島、泰國等地愛心人士捐贈給襄陽了5噸84消毒液、800公斤酒精、300多件醫療物資。

2月3日晚,完成上海發來的手套、防護服、護目鏡等急需醫療用品卸貨﹔2月4日,協助分發醫療物資“登機”飛往襄陽的四架飛機﹔2月5日,幫助咸寧市防控辦上貨……李群帶領隊員們每天都連續作戰到凌晨。

為了確保四面八方馳援的抗疫物資隨到隨接,各地醫院前來領取物資車輛隨到隨發,以最快速度核對裝載出庫,“連軸轉”成了每天的常態,即使是零度以下的氣溫,李群也經常忙得汗流浹背,有時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但一看到匆匆駛來領取物資的車輛,他們又立馬投入戰斗。

一干就是10來天,李群與隊友們完成近200車次和運輸直升機4架次的防疫物資收發任務,接收近20噸、60萬件疫情防控物資並發往湖北省內各醫院、防控指揮部和社區一線。

“比起那些冒著被感染的風險仍堅持戰斗在最前沿的醫務人員,我們做點力所能及的事,真的不算什麼。”李群坦言,“我們哪怕是搶先一秒,讓抗疫物資早點送達,就可能給患者多爭取一份生的希望。就憑這一點,我們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郭婷婷)

分享到:
(責編:周恬、張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