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歸九畹絲綿茶:線下轉線上“化危為機”巧增收

【查看原圖】
4月25日,村民在秭歸縣九畹絲綿茶生態基地採茶。(向紅梅 攝)
4月25日,村民在秭歸縣九畹絲綿茶生態基地採茶。(向紅梅 攝)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2020年04月26日14:23

暮春4月,湖北秭歸縣九畹溪鎮九畹絲綿茶的萬畝種植基地郁郁蔥蔥,茶農正在田間忙碌。廠房內機器轟鳴,四條生產線馬力全開,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從春茶開園到現在,公司近百名員工分兩班24小時在線生產。超負荷生產‘燒’壞了3台理條機、2台電機、1台電熱風爐,公司又投資15萬元增加了3台制茶設備。”“九畹絲綿茶”品牌創始人龔萬祥介紹。

“這批訂單來自國家扶貧‘832平台’、國網扶貧平台。”在打包車間,龔萬祥指著一沓厚厚的訂單說。今年3月以來,國家進一步制定專項支持政策,支持湖北經濟社會發展,全國助力為“鄂”拼單,線上訂單數量激增。疫情期間,公司抓住機遇,及時調整產品結構,新推出兩款小包裝袋泡茶,價廉物美,迎合了消費者嘗鮮的心理,受到歡迎。據公司財務部統計顯示,從3月中旬開園復工,已累計實現銷售收入500多萬元,是去年同期的2倍。

以戰“疫”為契機,公司認識到數字經濟的潛力,引發了一場深刻的經營模式變革。主動對接物流企業,暢通外銷渠道﹔主動對接電商平台,推動線上銷售。“雲直播”推銷產品,“雲簽約”洽談業務,“雲品控”保障質量,“雲培訓”進行指導,數字化開始向設計、生產、經營、服務等各個環節滲透。

“雖然線下銷售恢復遲緩,但借助‘832’、社會扶貧網、國網慧農幫、愛如電等多個網銷平台,我們接到線上訂單1萬多起,是去年同期的9倍多。互聯網讓公司步入了快速發展軌道。”

為保障每一杯茶湯的品質,公司從田間地頭開始,從鮮葉進入車間到產品出廠,嚴格把關,確保茶葉質量安全,通過“雲端”對外展示。

“5斤200塊錢。”峽口村村民李邦漢收到今年第8筆鮮葉款,今年春季靠賣鮮葉的他已收入4000多元。

現年70多歲的李邦漢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妻子與兒子都因病無法勞作,收入全靠幾畝茶田。作為秭歸縣“扶貧車間”之一,九畹絲綿茶公司全力打造脫貧產業,輻射周邊8個村3000多農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00多戶,僅峽口村就有186戶貧困戶由公司直接幫扶。

“合作社每年進行免費種養培訓,茶田長得好,今年雖然有疫情,但價格不降,收入還增加了。”李邦漢說。公司財務報表顯示,開園至今,茶農均收入6000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0%。

除開賣鮮葉,還有務工收入。接單、分單、包裝、打包、發貨……線上業務催生出許多新職位,業務量的增長需要的制茶工也更多,更多當地茶農實現了“家門口”就業。貧困戶王繼剛過去一直在外打工,今年受疫情影響外出受限,被優先安排到公司上班,作為學徒工,一個月可以拿到3500多元的工資。

“打造數字產業鏈,及時調整發展思路,就是九畹絲綿茶化危為機的秘訣。還要感恩全國人民對湖北農產品的支援,幫助我們度過難關。”龔萬祥說。(向紅梅、聶爽)

分享到:
(責編:關喜艷、周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