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鄖西 :精准發力讓脫貧戶端穩就業“飯碗”

2020年05月11日10:33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我和妻子都在美律電子有限公司工作,兩人每月收入加起來有1萬多元,小孩兒也在這邊上學。”5月9日,是湖北省鄖西縣六郎鄉三院村9組村民陳巍和妻子郭秀英返回廣東深圳美律電子有限公司上班的第42天,疫情期間,他們能乘坐縣政府的“點對點”專車返崗,夫妻倆感到很高興。

陳巍一家7口人,父母和爺爺奶奶都患有慢性病,5年前,他家被納入貧困戶。 2016年鄖西縣被列為全國貧困人口勞務協作工作試點,陳巍和妻子郭秀英是第一批由縣政府勞務輸出專車送到深圳美律電子有限公司務工的村民 ,在深圳收入一年高過一年,2019年順利摘掉“窮帽子”。

就業穩、人心穩、社會穩。5年來,湖北鄖西與廣東四市開展勞務協作,后又延伸至武漢、天津、上海、北京等地,勞務輸出從以往的無序零散變為有序對接,像陳巍夫婦這樣脫貧的人有很多。

自疫情發生以來,針對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受阻情況,鄖西縣委、縣政府抓緊抓實就業扶貧工作,多措並舉加大就業創業扶貧工作力度,通過精准識別、精准服務、精准對接,多點發力讓貧困勞動力端穩就業“飯碗”,托起穩穩的幸福,為高質量鞏固脫貧攻堅成效貢獻力量。

在就業空間上,鄖西統籌推進縣外轉移、縣內安置和居家就業。按照“縣抓重點產業、鄉建特色產業、鞏固提升傳統已有產業”的扶貧產業發展思路,不斷擴大產業基地規模,拓展崗位,確保“村村有產業、人人有事干”。通過政策支持、下達就業計劃的方式,在縣內開發適宜貧困群眾的就業崗位。

在就業時間上,鄖西突出長期穩定就業,兼顧短期就業、靈活就業和臨時就業。鄖西縣縣長查宏介紹,該縣將竹藤編、織女繡、鐵掃帚、魚鉤等納入精准扶貧特色產業,鼓勵“鄉賢”領辦經濟合作組織,現已建成產業扶貧車間(作坊)619個,實現所有行政村全覆蓋,不少貧困戶在家門口打起了“短工”。

在就業方式上,鄖西堅持能人返鄉創業、扶貧扶智技能就業、托底安置保障就業等多措並舉。開展貧困家庭“一戶一技能”職業技能培訓,先后開展魚鉤、刺繡、藤編、廚嫂、家政服務、電子商務等免費技能培訓1000余場次,實現了“自主創業一批、外出務工一批、就近就業一批”的脫貧目標。

“就業工作突破原有界限,人社部門牽頭抓總,調動社會優勢資源和各部門力量,形成‘勞務輸出就業、吸引能人返鄉創業、發展產業居家就業、扶貧扶智技能就業、托底安置保障就業’的大就業格局。這既是一種多層次的就業模式,也是一種全方位的扶貧模式,轉變人們傳統擇業觀的同時,也較好地撬動了創業促進就業的倍增效應,讓‘長效脫貧’成為可能。”該縣縣委書記張濤說。

在一系列就業模式的刺激下,被譽為“湖北淘寶第一村”的鄖西縣澗池鄉下營村,打造綠鬆石電商平台,全村開設淘寶店、微店600多家,帶動1000多人就業﹔“一把小掃帚”帶富眾鄉親的恆達掃帚合作社,輻射帶動14個鄉鎮、1萬多農戶種植加工鐵掃帚,幫助3000多名貧困戶實現脫貧。

數據顯示,2019年該縣共轉移就業達14.3萬人次,12.3萬人在縣外務工,年勞務經濟總收入達56億元,縣內企業和扶貧車間務工返崗率達100%,共帶動就業2萬多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5.3萬人,年勞務經濟收入達16億元,佔貧困家庭經濟收入的三分之二。(張春斌 楊洪霞 朱昌娥)

(責編:周倩文、張雋)

圖說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