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田邊、櫻桃園,這些你想不到的地方,6月24日都出現在湖北工業大學2020屆本科生畢業典禮上。受疫情影響,部分學生不能回到學校被恩師親手撥穗,但為這些學生撥穗的嘉賓卻增加了父母、長輩和社區領導。
社區書記為抗疫志願者行畢業撥穗禮
社區畢業典禮
在當天的畢業典禮現場,一段特殊的畢業撥穗禮視頻在雲端播放。視頻中,社區書記周海建為畢業生廖立弘洋代為行撥穗正冠禮。撥穗現場定在了武漢市硚口區韓家墩街道雲鶴社區的居委會大廳,背景是鑲嵌著中國結的“中國社區”四個大字,觀禮嘉賓是居委會工作人員,攝影師為另一位抗疫“大學生戰友”,這位97年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通信工程專業的畢業生穿著學士服,帶上學士帽,由社區書記周海建代為行撥穗正冠禮。
“抗疫一線給與了我最深刻的畢業禮。”2月24日,武漢疫情防控正吃緊,社區封鎖,廖立弘洋通過微信公眾號報名,加入志願服務隊。配送愛心物資,買藥,10棟居民的生活需求都由這個95后男孩負責。
起初,他心裡也有點害怕。小區陸續有從隔離點回家的住戶,需要挨家挨戶地送去生活物資,“別人家裡什麼吃得都沒有,危難時刻能幫一點是一點。”沒有電梯,他和其他志願者穿好防護服,提著愛心物資,跑了10多棟,大冬天裡悶出一身汗。
為了幫小區患重病的住戶買齊需要的三種藥,廖立弘洋去指定藥店買不齊,又向社區反映,層層聯系求助,才湊齊了藥。“我記得那個大叔說,離開藥,他活不成。”小區裡,貨車送來了各地的愛心物資,他和其他人一起分裝打包,挨家挨戶地送到門口﹔有時候忙起來,手機一天打50多個電話。近兩個月的抗疫一線志願服務中,廖立弘洋累計幫助60余住戶,寫完了數十張需求登記表。
大學最后一個學期,廖立弘洋覺得自己過得挺有價值的,“是一種奉獻的價值。” 4月10日,志願服務結束,生活開始步入正軌。廖立弘洋發了個朋友圈,“願祖國山河再無恙,革命友誼永留存”。
在畢業視頻中,社區書記周海建對他點贊:“你在抗疫過程中的表現,彰顯了當代大學生的風採,恭喜你順利完成學業。”在疫情下的畢業季,沒有大合照、沒有同學聚會,但廖立弘洋覺得也挺有收獲的,“疫情期間的志願活動,是我畢業季裡非常意義的最后一課。”
在自家櫻桃園完成撥穗禮
櫻桃園的畢業典禮
計算機學院畢業生張曉峰的畢業典禮則是在自家櫻桃園裡舉行的。視頻中,張曉鋒穿著學士服,正對父親,深深鞠躬,“爸,經過您多年的栽培,我畢業了。”身著淡藍襯衣的農民父親,上前正冠、撥穗,禮成。50多歲的母親站在鏡頭后錄下了兒子畢業的一刻。
“櫻桃園對我來說有特別的意義。”這位出生在甘肅天水市秦州區的95年小伙張曉鋒正是靠著家裡賣出的一顆顆櫻桃,湊齊了學費,一步步讀書考學走出了鄉村。在張曉鋒的記憶裡,櫻桃園常年缺水,初中,他常和母親趕著騾子車去5裡外的井口打水,一桶桶水抬上車,拉滿一趟才夠澆四五棵樹,澆完一整片櫻桃園來回得拉上20多趟。
到了5、6月份,那是櫻桃離不開人的時候。母親會給每一顆櫻桃套上小紙袋,防止櫻桃生虫、開裂,被鳥給吃掉,賣不到好價錢。家裡種了140棵櫻桃樹,早上父親去工地打工,母親就去櫻桃地,一顆顆地套袋,直到天黑才趕回家吃飯。
今年因疫情在家,張曉鋒趕上了賣櫻桃的時候。他幫著父母把一筐筐櫻桃抬上三輪車,運到收貨市場,碰上運氣好的時候,一個小時就賣出了整車櫻桃,等不到貨商,他們得待上四五個小時。父母怕花錢,賣得再晚,也從不在外吃飯,總是騎著三輪車,頂著太陽,餓著肚子就回去了。
“從農村長大的孩子,看到父母吃得苦,總覺得什麼困難都不能打倒我們。”就業碰上了疫情,張曉鋒因准備創業賽錯過了秋招,而春招改成了他並不擅長的網上面試,最初投了大量簡歷也都石沉大海,“我就想辦法去解決困難,自己不停地學習面試技巧,提高與人溝通能力。”如今,張曉鋒收到了5家公司發出的offer,最終選擇了留在武漢。
“我的父母和這片土地養育了我,我現在畢業了,要回報父母,也要感謝櫻桃園。” 今年家裡的櫻桃大豐收,張曉鋒既當農民又當銷售員,利用微信朋友圈,幫家裡賣出了120箱的櫻桃,多賺了1萬塊。櫻桃樹也長得枝繁葉茂。
聽說要給兒子拍畢業視頻,忙完農活的父親拿出了最新的衣服,心裡琢磨了一段話。一家人選了最好看的一片櫻桃地,母親舉著手機,父親用不標准的普通話錄了一遍又一遍。46s的撥穗視頻,這家人在櫻桃園拍了三個多小時。
畢業視頻裡,父親看著他一字一頓地說道:“祝賀你完成大學四年的學業,順利地畢業了。馬上就要走上社會,希望你好好工作,努力奮斗,做一個對社會和國家有用的人。”
“雲上”畢業典禮
為了彌補畢業生不能返校行撥穗禮的遺憾,湖北工業大學為4000余名畢業生訂做了學士服,邀請學生的父母、長輩或對其成長具有重大意義的人,與學校一起完成這一神聖時刻,並精心制作了視頻。當這段特殊的畢業撥穗禮視頻在雲端播放時,“雲畢業”的同學們在直播間紛紛點贊,“好樣的!”
湖北工業大學副校長龔發雲說:“大學畢業撥穗禮是一種具有豐富內涵的隆重儀式,也是青年學生人生成長的一次淬火,學校把撥穗禮安排在抗疫社區,安排在勞動的田野、實驗室,讓無法到現場的同學感受這一神聖時刻,也讓他們受到一次人生淬煉。”(文/楊潔 圖/陳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