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周觀察】推動高質量發展 荊楚大地鋪繪鄉村振興“多彩畫卷”

王郭驥
2021年07月26日08:14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荊楚大地鄉村新風貌。人民網 王郭驥攝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近日發布,為開創中部地區崛起新局面勾勒藍圖。

鄉村是國家發展的潛力所在,鄉村振興在很大程度上是中部地區崛起的支撐與標志。湖北省在新發展階段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建設農業產業強省,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

干淨整潔的水泥通村路縱橫交錯、錯落有致的農家小屋掩隱在青山綠水間、平整連片的鄉村田野風光如畫﹔糧食生產拾級而上,農村改革蹄疾步穩,農民收入再攀新高……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下的荊楚大地鄉村振興斑斕畫卷正在這裡鋪開。

基層黨建凝聚鄉村振興向心力

“移民精神的視窗,鄉村振興的模樣”是如今鐘祥市柴湖鎮魚池村現實的寫照,村內道路干淨整潔、房屋整齊有序。

難以想象,幾年前,這裡還是鐘祥市的深度貧困村,基層軟弱渙散組織整頓的重點村。這座因興修丹江口水庫1968年從河南淅川整建制搬遷到柴湖的移民村,在2018年迎來“大轉變”。

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基層黨員隊伍必須過硬。鐘祥市委政研室副主任何輝毅然扛起責任,被選派為村黨支部書記。他回憶,在進入魚池村后,情況比想象的更糟糕。通過摸排,他發現,長期以來,該村班子渙散、工作癱瘓、財務混亂、民風強悍、上訪不斷。1996年,時任支部書記被殺害。此后20多年,換屆選舉從來沒有成功過。

由鐘祥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等多部門組成的工作專班2018年4月起進駐魚池村,在3個月裡收到群眾書面舉報信51封,8名群眾上門實名舉報,共破獲涉及魚池村的各類刑事案件21起、查處治安案件5起,原來4個人的村領導班子,3人被抓。為了嚴肅基層選舉紀律,在換屆期間,村干部白天走訪動員,晚上分散蹲守,靜聽狗叫,用土辦法杜絕了拉票賄選,在2018年9月的選舉中一次成功。

堅強的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振興中起到了“主心骨”的作用。在開展掃黑除惡的同時,魚池村進行了三資清理。截至目前,清理出村民強佔的耕地、水面327畝,宅基地36畝。何輝介紹,屬於村集體的資產資源,任何村民都不能侵佔,涉及村民的耕地、宅基地,村裡不侵犯絲毫。在明確了資產資源的權益之后,引進了合作社種植精品蔬菜、脆棗、水杉苗木,還引進了服裝車間,促進留守婦女就業,發展了集體經濟,還償還了歷年的欠賬300多萬。通過3年的探索,魚池村平息了民憤、順應了民意、贏得了民心。

生態宜居打造鄉村振興吸引力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湖北省自2018年起,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今年,在“三年行動”基礎上,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改善鄉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現在日子有盼頭啊!現在村裡環境變好了,全國各地的游客都到這裡來打卡,每天人來人往的真熱鬧。”宜昌市龍鳳村三組村民龐金林高興地說。

過去的龍鳳村因為地處偏遠,生產力落后,是宜昌有名的貧困村。鄉村振興戰略興起以來,龍鳳村探索出“旅游+產業+扶貧”發展模式,變破舊民居為精品民宿,變貧瘠荒地為觀光田園,變崎嶇山路為美麗宜道,實現了從貧困村到先進村的“華麗轉身”。

美麗鄉村,“面子”漂亮,“裡子”也不能脆弱。“兩塊磚,一個坑,蛆蠅孳生臭烘烘”,這是以前農村旱廁的真實寫照。而在如今的鐘祥市鄉村家家戶戶都換上沖水式廁所,手一按,水一沖,干干淨淨。

鐘祥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市因地制宜推廣多種農廁糞污處理模式:山丘地區推廣三格化糞池模式﹔平原湖區推廣三格化糞池+人工濕地模式﹔新建社區推行污水處理站(場)收集處理﹔集鎮社區統一接入集鎮污水管網集中處理,累計完成農戶廁改十余萬座,基本實現了應改盡改。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十四五”規劃綱要強調,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持續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在2019年、2020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國家第三方實地監測評估中,湖北省穩居中部第一,位列全國第一方陣。

產業發展提升鄉村振興驅動力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的發展與帶動,隻有產業振興了,農村才能“活”起來。

在鐘祥大柴湖經濟開發區羅城村,近千畝連片智能溫室大棚非常壯觀。智能溫控大棚內,一盆盆待售的紅掌、白掌擺放在金屬架上,長勢喜人,一眼看不到頭。

“公司建成面積已經達到4100畝,年銷售總額1.5億元以上,當地村民除了享受土地流轉費外,又能到企業務工,實現了一份土地、兩份收益。”湖北農青園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志慧介紹,鳳梨、白掌等品種在全國已經擁有40%以上市場佔有率,在國內市場享有定價權。花卉產業的持續發展,既壯大了市場主體,又切切實實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就業和收入。

據了解,公司帶動年人均增收3萬元以上。此外,還帶動了周邊村從事花木生產及花盤花盆生產、產品包裝、電商物流、花卉農旅等一系列產業發展。

鄉村產業振興要找對發展路徑,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分類指導,才能真正讓老百姓得實惠。潛江市以蝦-稻產業為突破口,形成集選育繁育、生態養殖、加工出口、餐飲旅游、冷鏈物流、精深加工、電子商務、節會文化等於一體的蝦-稻產業化格局,輻射帶動全國蝦稻共作面積1600多萬畝。

“近兩年來,我們中心每年的交易額均達到七八十億元,小龍蝦通過冷鏈物流網被運往上海、北京等地,覆蓋全國480多個大中城市。”中國小龍蝦交易中心總經理康峻說。

每到夏季,百萬食客從全國各地來潛江,排隊等座吃蝦子,有說有笑熱鬧非凡,成為一道景觀。潛江全面聚焦“潛江龍蝦”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奮力打造千億蝦-稻產業集群,讓潛江龍蝦走遍天下、紅遍天下、火遍天下。

(責編:周恬、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