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推動人文交流從“相遇”走向“相知”(治理者說)

熊  厚
2022年03月01日07:4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更廣闊的人類文明領域,播撒民心相通的友誼種子,奏響“詩和遠方”的華美樂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我們要積極傳播中華文化,加強同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增進民心相通,共同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創造更多更優秀的人類文明成果。”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8年多來,在各方共同參與和努力下,共建“一帶一路”取得積極成果,促進了共建國家人民福祉,也促進了共建國家文明交流對話。廊坊作為內陸城市,如何抓住共建“一帶一路”帶來的機遇,更好利用自身特點和優勢,在跨地域、跨國家的文化交流中發揮更大作用?這是我們一直在思考並為之進行努力探索的課題。

  2021年9月15日,2021“一帶一路”·長城國際民間文化藝術節在廊坊開幕,主題為“文化藝術交融·共建‘一帶一路’”。習近平主席發來賀信,深刻指出“舉辦‘一帶一路’·長城國際民間文化藝術節,有利於弘揚絲綢之路與萬裡長城世界文化遺產價值,為各國民間文化藝術提供舞台,為各國人民交流對話搭建橋梁,為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織就紐帶”,強調“中國秉持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願同各國一道,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堅持和而不同,倡導美美與共,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這對我們是極大的鼓舞,也為我們做好文化交流工作、更好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文化交流需要平台作為支撐。有了平台,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才有展示的舞台,也才有交流的窗口。2021“一帶一路”·長城國際民間文化藝術節就是這樣的平台。從京劇《八仙過海》、阿塞拜疆經典輕歌劇《貨郎與小姐》音樂會版等的精彩演出,到《“百年百藝”國際民間文化藝術展》等展覽的成功舉辦,再到國際民間藝術嘉年華等活動的熱鬧非凡,一系列獨具特色的藝術作品、文化活動引發廣泛關注和參與,讓民眾近距離享受到國際化、多元化、高層次的文化大餐。同時,這樣的平台也為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藝工作者提供了交流互鑒的機會。我們深刻認識到,必須打造更多這樣的國際化交流平台,不同的文化才能更好“相遇”,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民眾才能從“相遇”走向“相知”。

  打造文化交流平台,需要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資源,需要結合自身優勢和特點,這也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得到的啟示。廊坊傳統文化積澱豐富,民間藝術斑斕多姿,成功申報入選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22項、省級非遺保護名錄115項。大廠花絲鑲嵌、安次區第什裡風箏等非遺項目多次參加中國非遺博覽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並走出國門進行國際文化交流,為各國民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依托這樣的文化“家底”,我們持續打造不同類型的文化交流平台,助力廊坊非遺項目名揚海外,讓國外受眾通過了解一座中國城市的文化,加深對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廊坊也提升了自身的影響力,在產生文化吸引力的同時,也收獲了更多發展機遇。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古絲綢之路上的駝鈴槳聲跨越時空,聲動廊坊。在更廣闊的人類文明領域,播撒民心相通的友誼種子,奏響“詩和遠方”的華美樂章,我們使命光榮、重任在肩。面向未來,在服務國家大局中不斷拓展文化藝術交流內涵,在文旅融合、賦能經濟中搭建優質文化交流平台,我們一定能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為河北省廊坊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01日 05 版)
(責編:周倩文、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