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父女接力造林45年 土堤變成小公園

2022年03月13日08:54 | 來源:長江日報
小字號

2022年3月12日是第44個植樹節。一大早,73歲的退休老人徐義朋就來到武漢市漢江江堤琴南江灘段和女兒徐冰冰一起參與防浪林移栽,這裡移栽的千株樹種都是徐冰冰嘔心瀝血7年時間選育培養而成。

父女兩人都是漢陽區水務和湖泊局江北河道堤防維修管理所(以下簡稱江北所)職工,負責在這段13.2公裡長的江堤附近造林種草。

“我一生都在和土地打交道,其實就是個農民。”患有“三高”的徐義朋站在大堤下的植樹現場感覺全身都輕鬆了,這段大堤及周圍的一草一木他都如數家珍。

徐義朋是東西湖人,1977年初,入伍7年的徐義朋轉業到了江北所,成為一名河道修防工。

江北所轄區大堤當時還是土堤,每年除了春、秋兩季防汛和日常巡查排險外,有一半時間都在造林綠化,當時的樹種較單一,主要是楊樹、柳樹、水杉等。“每棵樹都像自己的孩子。”工作26年,他已栽下萬余株樹苗,也親眼見証這段土堤變成江邊的“綠絲帶”。

防風固浪目標完成,能否讓這段江堤更加美麗?徐義朋一直在這樣思考,但他的年齡和身體狀況已經難以支撐他完成夢想,他將希望放在了獨生女徐冰冰身上。

徐冰冰生於1976年,很小就跟著父親上堤巡堤種樹。高中畢業后,徐義朋開始做女兒的思想工作,希望她能接班。“他說積累了很多經驗和想法,希望能傳給我。”徐冰冰說。

1998年,大專畢業的徐冰冰放棄了幾家公司的邀請,來到了江北所成為父親的同事。因為是林業科班出身,年輕的徐冰冰擔綱負責所裡的苗圃。

“當時苗圃很簡陋,品種少,產量也很低。”徐冰冰說,如今苗木品種發展為20多個,年產量2000多株,足以滿足日常需求。作為江北所的技術骨干,徐冰冰不僅承擔了日常植樹種草的技術指導,還選育樹苗。

培土、澆定根水、纏布、打支撐架,每個步驟父女倆都無需語言交流,僅憑眼神和經驗就能實現完美配合。這樣的默契正是通過數十年的合作才得以形成。

“我們現在的這段江堤已經變成了小公園。”江北所工程師潘超告訴記者,如今大堤已經成為附近居民和市區游客打卡地之一。

2003年,徐義朋正式退休,但每天清晨和下午,他都會到堤上遛彎,順便檢查樹木的生長情況,發現哪裡有病虫害了,哪裡需要補苗了,他都會第一時間通知女兒。他說,看著這段江堤越變越美,自己心裡高興。

“我現在可以理解當年父親的想法。”徐冰冰告訴記者,自己的獨生女剛剛大學畢業,她也像父親當年一樣,反復動員女兒接自己的班。“她(女兒)學的是設計專業,我希望她能在我們的基礎上把江堤變得更美。”(記者史強 通訊員柯杉)

(責編:金雨蒙、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