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張富清——

“黨需要我去哪裡,我就去哪裡”

本報記者  吳  君
2022年05月05日08:0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湖北省來鳳縣一棟職工宿舍樓,位於二樓的一間房,小格子木窗,鋼筋防盜網……一切都保留著上世紀80年代初建成時的樣子。這便是“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張富清的家。

  張富清出生於陝西漢中洋縣馬暢鎮雙廟村一個貧農家庭,1948年3月,張富清參加革命。從此,他找到了一生的奮斗方向。

  第一次參加戰斗時,張富清就請求作為突擊隊員去炸敵人的碉堡。炸毀碉堡后,張富清的右腋大片皮膚被燒傷,指導員要他退出戰斗,等待治療。他卻忍著傷口撕裂的疼痛,繼續戰斗。經過這次戰斗,張富清被師部授予“戰斗英雄”的稱號。后來,張富清對連隊提出了唯一的要求——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8年8月,張富清正式入黨。沒多久,永豐戰役打響,張富清申請成為突擊連裡的突擊隊員。在一次戰斗中,張富清的頭皮被一顆子彈擊中,血流不止。他顧不得疼痛,接著往前沖……

  “當一次突擊隊員還能理解,每次都當,你為什麼就不怕?”面對別人的疑問,張富清回答說:“如果每個人都怕,都不願意在困難面前沖鋒,那我們就換不來全中國的解放。”

  新中國成立之后,轉業時,張富清沒有選擇留在大城市,也沒有回陝西老家。“當時國家號召我們去最艱苦、最缺干部的地方支援建設。”身在武昌學習的張富清,得知湖北恩施地區生活水平、地理環境、交通條件很差,就選擇來了這裡。“黨需要我去哪裡,我就去哪裡。”離開前,張富清這樣說。

  到恩施后,張富清聽說來鳳縣是這裡最偏遠、最困難、最缺干部的地方,他又再次提出要到來鳳縣工作。剛到縣裡時,各項條件很差,連床都是用木板和木凳搭起來的。張富清沒有一絲抱怨。

  越是艱苦,張富清的工作熱情越高。后來,當組織決定派張富清去三胡區工作時,一接到通知,他毫不猶豫地扛著行李就去上任了。剛到三胡區時,這裡的村民一年四季隻能喝稀飯,張富清就帶領大家修水渠、建水壩,慢慢改善了區裡的農業設施,老百姓的生活也改善了許多。

  當時,區裡最窮的卯洞公社一直沒有通公路,住在高山上的村民去最近的集市得走15公裡路,稍有不慎就會跌下懸崖,張富清了解情況后很揪心。

  於是,縣裡提出社社通公路的目標,張富清決定帶著工程技術人員在這裡修出一條公路來。修路時,他總是主動將最難的活兒攬在自己身上。需要在懸崖上打炮眼,他就帶頭綁著繩子在崖壁上掄著大錘敲打﹔需要放炸藥,他又主動上前去放。在他的帶領下,經過120天,一條7.5公裡長的公路終於修通了。

  如今,張富清很少提及自己的事跡:“我的好多戰友都為國家犧牲了,而我還活著。我活著一天就要奉獻一天,用我的奉獻去告慰犧牲的戰友……”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05日 08 版)
(責編:周倩文、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