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全球水利設計之巔——引江補漢工程勘測設計工作者群體掃描
“引江補漢地質郎,別妻兒,離家鄉。跋山涉水,足跡遍山崗。問診大地把龍脈,千仞崗,憑腳量。步履匆匆無四季,迎風雪,沭驕陽。焚膏繼晷,鏖戰夜未央。投身水利大基建,守初心,做工匠!”
——摘自一名勘測設計科技人員創作的詩詞
“一千多個日日夜夜的付出,值得!”7月7日,從湖北日報客戶端看到了引江補漢工程開工的全媒體報道,一群科技人十分興奮。
他們是長江設計集團參與引江補漢前期論証、勘探、規劃設計人員。他們是一直站在中國乃至世界水利設計山巔的一群人。
一份權威科學的工程可研報告是黨委政府決策的最重要的依據。為了這份分量極重的報告,科研人員跋涉1200公裡,測繪7300平方公裡。
引江補漢工程,連接兩大國之重器,造福關中、華北與湖北人民。
多年前,其研究論証設計的重任毋庸置疑地落到了長江設計集團的肩上。為此,許多專家已經做了多年多輪研究。
時間到了2019年,根據上級要求,研究論証要提速:2020年6月,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總報告﹔2020年11月,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審查與評估﹔2021年准備工程開工建設。
時間緊,任務重。科技人員毫不退縮,設計集團配置精兵強將投入引江補漢項目。
設計基礎在勘探。2020年新冠疫情突襲湖北。為爭搶時效,在被納入首批復工項目后,科研人員5+2白+黑,要把時間搶回來。3月18日,經過連續晝夜奮戰,引江補漢工程首個900米深鑽孔順利完工﹔4月12日,完成所有線路1:1萬地質測繪面積2255平方公裡﹔4月25日,完成所有線路1:1萬平、剖面圖繪制工作﹔4月26日,工程地質勘察初步成果出爐,其中包括5條線路平、剖面圖以及300多頁的地質報告,勘察范圍將近5000平方公裡……所有人員用毅力和干勁,圓滿克服一件件階段性難題。
2021年7月,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設計集團董事長鈕新強與副總工程師宋志忠、肖昌虎帶隊,80余位技術骨干前后方聯動組成的技術團隊,開啟集中辦公模式,打響引江補漢工程可研報告修編的攻堅戰。
在集中辦公點,技術骨干們半個多月高強度工作,雖然略顯疲憊,但他們的心是“熱騰騰”的,沒有絲毫懈怠,面對調水規模、工程總體布置、重大地質問題、施工方案、移民征地等一個個重點難點技術方案,大家伙在反復斟酌、熱烈討論、沉思勾繪。有人為了修改報告,每天平均睡眠時間僅有3個小時。
除了集中辦公的技術人員外,副經理兼總工鄧爭榮帶領近百名地勘人員赴深山老林項目現場,勘探工作緊鑼密鼓。據統計,引江補漢項目現場人數高峰期達1500余人,鑽探機等儀器設備達80多台套,大家奔波在山間田野,行走在茂密叢林,經歷著炙熱與雨水的考驗。
為了引江補漢,都在鉚足干勁、加班加點。大部分科研人員連續5個月都沒回家,白天野外勘測、夜晚編寫報告是“標配”,每日加班至凌晨一兩點是常態。“有同事怕耽誤工期,盡管突發血液真菌感染全身浮腫,白天輸完液后晚上繼續加班﹔有人因測點布置交通不便,便在雨雪天靠雙手雙腳攀爬山嶺,在冷風裡一忙一整天,餓了就吃點泡面……”三峽院高級工程師賈建紅捶著腿回憶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2020年10月,引江補漢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順利通過審查。今年7月7日,工程正式開工。(劉澍森、鄭雁林、陳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