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櫛風沐雨70余載 這座豐碑熠熠生輝

周恬
2022年07月18日08:28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我們二十六種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區各族同胞,慎重地於此舉行了剽牛,喝了咒水,從此我們一心一德,團結到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誓為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斗!此誓。”

在雲南省普洱市寧洱縣普洱民族團結園,矗立著一塊高142厘米、寬66厘米、厚12厘米的白色石灰石石碑,上面鐫刻著《民族團結誓詞》以及用傣文、拉祜文、漢文等書寫的48位代表的名字。

這座始建於1951年的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民族大團結的生動體現,被稱為“新中國民族團結第一碑”。

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人民網 周恬攝

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人民網 周恬攝

18行碑文背后的故事

7月5日上午,天空下著大雨。撐傘來到普洱民族團結園,拾級而上,民族團結誓詞碑映入眼帘。

“別看這座碑不大,它所承載的民族團結精神可謂影響深遠、意義重大。”說這句話的,正是寧洱縣民族團結研究所所長吳卓嶧。她手持話筒,站在民族團結誓詞碑一側,聲情並茂地講述誓詞碑背后的故事——

誓詞碑的中央刻著一個名字——拉勐,他是當時中緬邊境西盟邦箐佤族頭人。解放前夕,西盟佤族社會還處於原始社會末期。長期蒙受外族欺凌和國民黨反動派欺壓,拉勐總結出一句“箴言”:“石頭不能做枕頭,漢人不能做朋友。”

1950年8月,中央送來了請柬,邀請阿佤山各大部落頭人到北京參加新中國成立以后的第一次國慶盛典。65歲的拉勐,雖為頭人,但他從沒走出過阿佤山,他懷疑這是政府想用調虎離山之計算計他。拉勐便以佤族人從來不出遠門為由拒絕了赴京邀請。

時任瀾滄縣竹塘區區長龔國清和劉有興多次上門做工作,也許被他們“三顧茅廬”的精神打動,拉勐終於鬆口說:“要我去也可以,但是要答應3個條件。一是劉有興,你要陪同我一起去﹔二是龔國清,你要用自己的一個兒子到我山寨作人質﹔三是時間最多4個月,我還要1000斤鹽巴和100匹土布。”

組織少數民族赴京觀禮是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的一項重要工作,龔國清不負重托,義無反顧將自己的二兒子送到拉勐的寨子做人質,讓拉勐同意到北京參加國慶觀禮。最終,經過不懈努力,普洱地委共動員了拉勐等43名各民族的土司、頭人和代表,組成普洱區赴京國慶觀禮團,走出邊疆,到北京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第一次國慶盛典。

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紀念館展示的代表赴京觀禮路線圖。人民網 周恬攝

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紀念館展示的代表赴京觀禮路線圖。人民網 周恬攝

觀禮結束后,拉勐同其他代表們又去了天津、南京、上海、重慶、昆明等城市參觀。1950年12月26日,赴京觀禮的各民族代表回到了家鄉。回到家鄉的拉勐走寨串戶,給老鄉們講他的所見所聞。

1950年12月27日,在中共普洱地委領導下,舉行了“普洱區第一屆兄弟民族代表會”,26個民族代表300余人出席,其中包括到北京觀禮回來的拉勐等代表。會議最后一天,也就是1951年元旦,在普洱紅場召開千人大會,舉行剽牛盟誓儀式。由代表們一致推舉的西盟佤族頭人、赴京代表拉勐進行剽牛。各民族代表歃血為盟、剽牛盟誓,立下了“一心一德,團結到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誓為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斗”的誓言,48名代表簽下名字,建立了新中國第一塊“民族團結誓詞碑”。

此后,包括拉勐在內的部落頭人帶領少數民族群眾堅定地跟黨走,結束了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一步跨越千年”,走出了邁向文明社會、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的關鍵一步。

講到動容之處,吳卓嶧眼睛閃著光,她說:“建國初期,做好民族團結工作不容易,許多黨員干部群眾為此做出巨大努力,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不論為大家講述多少次,我還是會被這些人和事所打動。”

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紀念館展示的普洱專區代表召存信、刀世勛等像毛主席敬獻的金傘(復制品)。人民網 周恬攝

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紀念館展示的普洱專區代表召存信、刀世勛等像毛主席敬獻的金傘(復制品)。人民網 周恬攝

誓詞碑精神涵養民族團結情懷

為大力弘揚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精神,充分體現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寧洱縣於2017年4月啟動實施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紀念館展陳工作,並於當年底免費對外開放。

現在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紀念館已建設成為設備功能先進,資料展示多樣,宣傳方式現代,服務功能便捷的集聲、光、電結合的精品展館。民族團結誓詞碑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全面改善,整體服務功能和民族團結教育的影響力大幅提升。

吳卓嶧介紹,寧洱縣民族團結研究所採取“基地+民族團結研究+宣傳教育”的民族團結進步模式,抓好民族團結誓詞碑基礎設施建設和民族團結教育陣地建設,加強與雲南民族大學合作,進行民族團結進步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並作為指導普洱市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的重要依據,並開展各種形式多樣的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此外,該所還以民族團結誓詞碑為素材,制作推廣了《我們的太陽》《碑魂》《盟誓豐碑》《民族團結誓詞碑史料》《盟誓》《誓言》《基石》等一批有影響的作品,產生了廣泛宣傳效應。

寧洱縣民族團結研究所榮獲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進機關模范單位,其直接管理的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先后被國家、省、市命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中國文物保護協會生態文物保護基地”“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雲南民族大學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普洱市民族團結進步干部教育學院現場教學點”等。

2019年至今,共組織各級干部職工、社會各界人士、中小學學生參與民族團結教育宣講達3萬余人次﹔為全縣中小學生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宣講達5000余人次﹔每年到民族團結園接受教育的各級各類人員累計達10萬人次。

“包括我在內的三名講解員,一年下來要講解七八百場。”吳卓嶧說,“我們不是專業的講解員,沒有經過培訓,也沒有花哨的技巧,都是自己查閱歷史資料、閱讀相關的文獻,然后結合自己的真情實感,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表達的解說詞。”正是這種娓娓道來的真情才能直抵人心、令人動容,讓現場聆聽的參觀人員備受感動與鼓舞。

70多年過去了,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在全國影響力進一步擴大,誓詞碑精神涵養了一批又一批人士的民族團結情懷,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摩挲這座豐碑,仿佛還有余熱,抬眼望去,它正散發著獨特的光輝。

(責編:金雨蒙、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