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中非合作 凝聚發展共識

7月20日至21日,中非智庫論壇第十一屆會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北京舉行。會議以“弘揚中非友好合作精神,攜手踐行全球發展倡議”為主題,雙方政府官員、部分非洲國家駐華使節、專家學者以及媒體人士等出席會議,為加強中非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建言獻策、凝聚共識。
與會非方人士高度評價中國為推動全球抗疫合作發揮的重要作用,感謝中國將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為非洲以及其他地區國家抗疫提供重要幫助和支持。
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各種挑戰層出不窮,全球發展遭遇嚴重挫折。與會人士紛紛表示,本屆會議設置的主題順應形勢發展,體現了新時代中非關系的前進方向。
“當下,人類正在面臨巨大挑戰,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全球發展模式。中國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是立足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實現真正的全球伙伴關系,符合世界各國的利益,有助於實現全球和平穩定。”莫桑比克前總統希薩諾在視頻致辭時表示,全球發展倡議與非盟《2063年議程》高度契合,進一步豐富了非中合作內涵,為非洲國家破解經濟發展瓶頸帶來重要機遇。
“隻有凝聚全球力量,才能實現共同發展繁榮。”馬裡前總理穆薩·馬拉在致辭中指出,當下,全球面臨諸多挑戰,發展鴻溝逐漸拉大、氣候變化影響日益加劇,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各國團結協作。他贊賞非洲國家和中國始終堅持友好平等、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希望非中雙方以更多行動,積極落實全球發展倡議,構建更加緊密的新時代中非命運共同體。”
非洲駐華使團團長、喀麥隆駐華大使姆巴納在致辭中表示,中國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旨在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是繼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之后,中國在應對全球性挑戰方面提供的又一重要方案。對廣大發展中國家而言,全球發展倡議為縮小南北差異提供了路線圖。
“當前,疫情給世界帶來巨大沖擊,很多人受疫情影響再次陷入貧困。全球發展倡議呼吁真正的合作和共同的行動,關注減貧、糧食安全、綠色發展等受到全世界普遍關注的國際議題。”非洲社會科學研究發展理事會前執行秘書長埃布利馬·薩勒在主旨發言中表示,全球發展倡議為世界各國提供了良好的行動框架,有利於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下推動各國,尤其是非洲國家與中國之間的友好往來。
塞內加爾國家行政學院院長謝赫·巴爾拉·法勒以塞中兩國關系為例,介紹非中友好合作給非洲帶來的巨大改變。“非中加強經濟、文化和人文交流給非洲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比如,中國分享在減貧領域的經驗做法,我們深受啟發。”謝赫表示,他所在的塞內加爾國家行政學院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等保持著良好合作關系,共同開展聯合研究,充分體現了塞中雙邊合作的活力和潛力。
非洲之角經濟與社會政策研究所所長阿裡·伊薩·阿布迪高度贊揚非中合作。他表示,非洲之角國家從與中國的合作中收獲了實實在在的發展,非中間的經貿往來、技術轉移等讓非洲國家更好地融入了全球價值鏈。同時,阿布迪高度肯定了中國的減貧經驗,“中國在過去幾十年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就是成功讓數億人脫貧,這些寶貴的減貧發展經驗值得非洲國家學習借鑒”。
“非洲國家支持全球發展倡議,因為發展是解決貧困問題的根本途徑。”肯尼亞非洲政策研究所中非中心執行主任丹尼斯·姆瓦尼基表示,非洲與中國有著堅實的傳統友好基礎,在減貧、抗疫、糧食安全、氣候變化、工業化等方面,中國的幫助為非洲創造了發展機遇,特別是伴隨共建“一帶一路”穩步推進,非洲民眾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23日 0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