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我國首個人工選育胖頭魚品種“中科佳鳙1號”通過審定

2022年07月23日08:06 | 來源:湖北日報
小字號

7月21日,筆者從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兩代科學家歷經20余年接續攻關培育的“中科佳鳙1號”,日前通過了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中科佳鳙1號”也是我國大宗養殖魚類鳙的首個人工選育品種。

鳙,俗名大頭魚、胖頭、花鰱等,是我國淡水養殖業的“四大家魚”之一,其養殖歷史悠久且產量巨大,但長期以來沒有人工選育品種,養殖中的魚苗均源自長江等水體中捕撈的野生種。鳙的養殖產量逐年增加,由於苗種生產單位種質管理等原因,出現生長速度下降、體型特征變差等問題,水產市場迫切需要優良的鳙養殖品種。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童金苟介紹,一條鳙性成熟需要4到5年,育種至少需選育4代。每一代鳙的選育,都是從養殖的數十萬條魚中逐步優選出幾百條,再養殖到性成熟作為繁殖親本。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老一輩魚類遺傳育種學家吳清江先生開創了以鳙為對象的遺傳育種學研究,並於1993年帶領團隊展開品種選育相關的工作。2001年,以童金苟研究員為代表的第二代科研人員接過鳙的選育重擔。借助現代生物育種技術和分子技術的輔助,在一批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的支持下,終於選育出了鳙的新品種。

“中科佳鳙1號”以長江武漢-黃岡江段收集的野生鳙幼魚為基礎群體,以生長速度和頭部大小為主要性狀,在兩代群體選育的基礎上,選擇部分雌性個體進行連續兩代人工雌核發育和分子標記輔助選育獲得雌性親本群體,在其他個體繼續以群體選育和分子標記輔助選育兩代獲得雄性親本群體,雌性系和雄性系親本交配育成。經湖北和江蘇共8100多畝池塘面積的兩年生產性對比和中試養殖試驗,在相同養殖條件下,與未經選育的鳙相比,“中科佳鳙1號”在18月齡體重平均提高14.5%,頭長平均增加5.5%。

“養殖這一高產優質的鳙新品種苗種,每畝至少增收300元至400元。”童金苟介紹,“中科佳鳙1號”在研發和示范養殖階段就受到養殖戶和消費市場的喜愛。下一步,將開展鳙新品種養殖模式研究和全國范圍的規模化推廣和示范養殖行動,為促進我國大宗淡水魚養殖產業的提質增效提供種業支持。

為了“中科佳鳙1號”的培育和產業化,已過耳順之年的童金苟研究員仍在水產種業領域發揮余熱。他說:“讓漁民辛苦一年以后有個好收成,是我們水產遺傳育種人的職責和義務。”(文俊 孫慧 李俊霞)

(責編:周倩文、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