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引導優質科技資源下沉生產一線

“科創中國”:為企業創新解難題(科技視點)

本報記者 喻思南
2022年08月01日11:1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天然橡膠標准化撫育示范基地,“科創中國”天然橡膠科技服務團專家(左)正在演示電動割膠刀使用方法。
  圖片由中國科協提供

  在廣西貴港市江南產業園,“科創中國”林草及綠色家居產業科技服務團專家走進生產廠房,為木材產業發展建言。
  圖片由中國科協提供

  我國高校院所科技資源豐富,企業提升創新能力,產學研合作是重要途徑。如何搭建企業與高校院所的聯系橋梁?中小企業遇到技術難題怎麼找專家求助?針對這些痛點,2020年5月,中國科協啟動“科創中國”服務行動,通過引導優質科技資源下沉產業一線,促進科技與經濟高效融合。

  兩年過去了,“科創中國”進展如何?企業是否受益?

  企業提需求

  遇上技術難題,“科創中國”聯絡員來幫忙

  力博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散料物流輸送裝備的制造企業。“我們的產品,不少要根據用戶的需求來研發,碰到技術難題,要是能有高層次專家來指導就好了。”企業副董事長張媛介紹,隨著企業的快速成長,創新能力不足成為發展的攔路虎。

  像力博重工一樣,缺少高層次專家資源是不少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痛點。針對這一現實需求,在“科創中國”支持下,泰安市科協組建了“科創中國”聯絡員隊伍,通過匯聚企業共性需求等方式,搭建起中小企業對接高端專家的橋梁。

  2020年6月,在泰安市科協協助下,力博重工聯系上了電機設計與控制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夏長亮,並達成了合作意向。之后,力博重工陸續與中南大學、中國有色金屬學會開展對接,2020年11月,中國有色金屬學會還在該企業建立了工作站。得益於技術能力的躍升,成立時間不長的力博重工,成為行業內的一匹黑馬。

  近年來,泰安市科協深入挖掘企業需求,建立起了人才、技術、項目需求庫。“科創中國”聯絡員通過對接,打通供需兩端,幫助當地企業解決關鍵核心技術120 多項。

  經過發酵、烘焙、分篩的青茶葉加入壓制模具后,在生產線上自動輸送,到達指定地點便緊壓成型。湖北赤壁趙李橋茶業有限公司車間的自動化生產設備一邊運轉,工作人員一邊監測各項指標數據。

  公司總經理李鵬程介紹,過去,企業生產加工以手工操作為主,一條生產線需要約10名工作人員,標准化程度低,產品質量難以控制。有了這條自動化生產線,企業節省了人力成本,青磚茶壓制速度也提升約30%,生產環境和茶葉質量進一步改善。

  湖北咸寧市赤壁青磚茶歷史悠久,近年來,隨著市場逐步擴大,傳統加工模式下的制作工藝繁雜、生產效率低、人工成本高、質量安全難以保証等問題突出,亟須升級改造傳統生產線。

  圍繞這些難題,在咸寧市科協等單位幫助下,“科創中國”聯絡員一方面梳理企業技術痛點﹔另一方面,溝通、組織茶葉發酵、機械、自動化等領域專家,共同開展技術攻關。在這些既懂技術、懂企業,又熟悉成果轉化過程的“科創中國”聯絡員的幫助下,新技術、新工藝生產的青磚茶產銷兩旺,正成為湖北的新名片。

  活動搭平台

  抓住交流機會,集聚人才,推動產業創新

  不久前,科技界一年一度的交流盛會——中國科協年會在湖南長沙舉辦。以此為契機,今年上半年,中國科協組建的10個團隊,分赴湖南各地一線,圍繞先進制造業、種業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開展專題調研,並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決策咨詢建議。

  湖南花垣縣石欄鎮貓兒坡村,數千畝湘西黃金茶依山勢鋪開。花垣縣五龍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茶園裡,“中國十八洞  世界黃金茶”的紅色標牌非常顯眼。今年6月,這裡迎來了一批特殊的訪客。

  “可以種一些三葉草,以草除草,不僅節省人力成本,還可以增加土地肥力……”說話的是宋寶安院士,茶農聽得入迷,並不時向他請教。作為科協年會活動的一部分,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宋寶安、柏連陽為代表的10多名農業專家學者,正在為當地茶葉種植把脈問診。

  “茶園裡用來誘虫、殺虫的黃板,是一種落后的病虫害防治方法。黃板揮發出來的化學物質,對茶葉品質危害極大。”柏連陽院士告訴茶農,病虫害的防控,要搞清楚最主要的病虫害,有針對性地做好防控。聽完專家們的現場教學,茶農感嘆:大專家果真不一樣!

  “科創中國”啟動以來,科協年會更加注重集聚專家資源,服務地方產業創新。在山東青島,工業互聯網創新企業與頂尖專家深入互動﹔在黑龍江,院士專家走到田間地頭,為秸稈綜合利用建言支招。

  2019年10月,由中國科協與浙江省政府共同打造的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落戶溫州。兩年多來,該活動不僅成為青年科學家的交流平台,也是溫州創新創業發展的窗口。

  “峰會不只是開會時熱鬧一陣,辦活動是載體,引才引智是手段,讓科技支撐產業發展才是目標。” 溫州市科協工作人員介紹,借助峰會平台,抓住全國各領域的技術專家、青年才俊匯聚溫州的機會,當地開展了多場務實的產業對接活動。2020年峰會期間,約5000名民營企業負責人參加了峰會各項活動,電氣、鞋革、汽車零部件、泵閥、塑編等本土特色行業企業與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等10多家國家級學會對接,開展項目研發、成果轉化等50多項。

  包括峰會在內的一系列創新舉措,讓溫州正逐步成為浙南地區的創新高地。“過去,說起溫州,很多人的印象是商業城市﹔現在,這座城市的創新屬性越來越強,當地企業也有興趣投資硬科技項目了。”溫州市科協工作人員表示。

  學會送服務

  頂尖專家深入工廠車間,問診把脈出良方

  大連工業大學教授鄭來久是紡織領域的權威。針對紡織印染行業廢水排放量大、污染環境等隱患,他帶領團隊長年攻關,開發出超臨界二氧化碳無水染色技術。與傳統水介質染色相比,該技術路線全過程無水消耗,無須漂洗和烘干,為紡織印染清潔化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徑。

  2020年3月,中國科協所屬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牽頭成立高技術纖維與現代紡織科技服務團,鄭來久團隊應邀加入。2021年,科技服務團來到“科創中國”試點城市泉州,通過深入生產一線考察,當地紡織企業看中鄭來久團隊的技術,團隊也需要在應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兩者一拍即合,隨即交流合作事宜。經過協商,鄭來久團隊與泉州石獅市中紡學服裝及配飾產業研究院攜手,為當地紡織產業開展成果轉化技術服務。

  優質科技資源難以下沉到產業一線,是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的堵點之一。針對這個老大難,由院士挂帥,“科創中國”成立了140余個科技服務團,每年組織上萬名科技工作者走進工廠車間,為企業創新問診把脈。

  2021年,高技術纖維與現代紡織科技服務團組織200多人次開展實地調研,足跡遍布江西九江、福建泉州、江蘇常州等地的紡織類產業。其間,科技服務團挖掘企業有效技術需求約200項,並根據企業的具體要求,與專家有針對性對接。應紡織企業需求,經過充分評估論証,中國紡織工程學會還新成立了10個技術研發中心,搭建起長效服務機制。

  “科創中國”啟動以來,許多像“高技術纖維與現代紡織”科技服務團一樣,集聚優秀人才的學會逐漸化身科創平台,主動為企業創新開展服務。

  焊接對制造業極為重要。我國是世界上焊接材料第一生產和消耗大國,但存在焊條、焊絲品種不全,高端焊材依賴進口等問題。

  為提升我國焊接行業水平,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牽頭組建的高端裝備制造科技服務團,深入焊材生產重鎮天津,與天津市科協等單位聯合,依托當地領軍企業,建立了“高端焊接一體化研發中心”,所制定的技術路線為傳統焊接向現代轉型提供了新理念。同時,科技服務團解決了焊接生產過程的信息碎片化問題,研發的“焊材—工藝—裝備”一體化技術將有效提升高端、特種焊材制造水平。

  在無錫,新一代信息技術如何與制造業更好融合,是企業面臨的難題。中國電子學會牽頭組建的物聯網產業科技服務團,為當地數字化轉型提出了很多有效的建議﹔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牽頭組建的科技服務團,先后與遼寧鞍山,山東淄博、泰安等地的100多家企業開展聯合技術攻關幾十次,破解了許多技術難題。

  據介紹,經過兩年多發展,目前“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和園區數量已擴大到65個。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創新部部長劉興平表示,中國科協將進一步完善機制,更好激發科研人員服務企業創新的積極性,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01日 19 版)
(責編:張沛、周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