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啟動“技興荊楚”工程,加快現代產業人才隊伍建設

8月4日,湖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介紹,該省出台《實施“技興荊楚”工程服務現代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聚焦“三高地、兩基地”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圍繞加快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服務湖北現代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六個方面共20條措施。
發布會上,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對《若干措施》進行解讀,省發改委、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答記者問。
增發補貼激勵企業院校培養技能人才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對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省人社廳副廳長董長麒介紹,湖北省技能人才總量944萬人,佔就業人員總量的比例超過27%,其中高技能人才總量286萬人,佔技能人才總量的比例為30.3%,均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為助力企業自主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若干措施》提出,支持企業面向職工開展技能提升培訓,全省現代產業體系重點企業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補貼標准可提高20%﹔支持企業自主開展技能人才等級認定評價,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開辟“綠色通道”,鼓勵建設技能人才評價誠信企業﹔支持企業深度參與校企合作,探索實行彈性學制,鼓勵通過工學一體、校企雙師聯合培養高級工、預備技師和技師。
為助力職業院校向產業一線輸送更多高素質技能人才,《若干措施》提出,支持職業院校加大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對學生在省內現代產業重點企業就業的給予院校一次性培養補助,初步測算每年將新增發放補貼1億元﹔支持校企合作成效較好的職業院校優先建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分別給予200萬元、10萬元建設補助資金支持﹔支持職業院校大力開展技能培訓,面向社會承接培訓所得扣除必要成本后的剩余部分,按照最高不超過40%的比例核增單位績效工資總量。
探索建立技能人才“新八級”制度
為充分調動技能人才積極性,助力廣大技能人才投身湖北現代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進行了系統布局。
打造技能人才成長發展的“新通道”。探索建立“新八級”制度,全面推行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促進職稱、職業資格、技能等級認定有效銜接。
打造技能人才脫穎而出的“大舞台”。圍繞現代產業體系主體工種,開展各類職業技能競賽,在評選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青年五四獎章、三八紅旗手時,向一線高技能人才傾斜。在開展湖北工匠、湖北省技能大師、湖北省技術能手評選中,對重點企業單列指標,讓更多優秀技能人才競相涌現。
打造技能人才社會認可的“金飯碗”。鼓勵企業在工資結構中設置體現技術技能價值的工資單元﹔對參保職工立足本職崗位提升技能,取得初、中、高級証書的,分別按1000元、1500元、2000元標准給予補貼﹔鼓勵有志技能成才的優秀青年就讀技工院校,對技工院校高級工、預備技師班畢業生在入伍、就業、參加事業單位招聘、職稱評審等方面,分別按大學專科、本科學歷畢業生享受同等待遇,全面提升技能人才待遇和地位。
讓技能競賽參與者“名利雙收”
《若干措施》提出,發揮技能競賽引領作用。
省教育廳副廳長周啟紅表示,將會同省人社廳等部門,進一步建立健全職業技能競賽制度,鼓勵支持職業院校師生參加各類技能競賽。
省教育廳將把各院校職業技能競賽成績作為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專項資金分配的重要因素,激勵各院校健全職業技能競賽制度﹔鼓勵高等院校、職業院校教師參與指導學生參加各類職業技能競賽,相關工作訓練時間可由學校視同為教學課時,指導學生在世賽、國賽獲得優異成績的,可直接申報相應專業技術職稱,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支持申報“湖北省技能大師”“湖北省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將全國、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獎學生優惠政策范圍擴大到世賽參賽選手(含入圍國家集訓隊選手)、獲得國賽優勝獎及以上獎項學生﹔對獲得中華技能大獎、“湖北工匠”等省部級及以上榮譽稱號的高技能人才和世賽參賽選手(含國家集訓隊入圍選手)、國賽優勝選手,可按國家有關規定直接通過考察,公開招聘到各類院校相關專業崗位任教。
今年建設培育100家產教融合型企業
《若干措施》提出,大力支持重點企業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
省發改委二級巡視員張貴寶表示,將加大產教融合工作力度,結合“技興荊楚”工程,立足湖北實際,力爭今年完成100家企業建設培育目標任務﹔加大政策落實力度,完善財政投入政策和多渠道籌資機制,推動稅費優惠舉措落地,落實政府專項獎補資金,加大對產教研融合型院校、企業的支持力度。
同時,進一步嚴格建設培育標准,按照國家要求和省級規范文件,每3年由省發改委、省教育廳、省人社廳對納入湖北省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証目錄的企業進行資格復核,不合格的不再保留產教融合型企業資格。(鄧偉 徐晨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