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生態環境宣教工作的“本手”和“妙手”
方寸之間,縱橫黑白,棋盤對弈有著“本手”“妙手”“俗手”之分。工作中,我們也要遵循棋盤規律,以本手筑基,夯實能力,注重量的積累﹔以妙手行遠,創新方法,追求質的突破。
生態環境宣教工作作為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前沿陣地和重要支撐,發揮著統一思想、振奮士氣、凝聚力量、解疑釋惑、明辨是非的關鍵作用。
進入新發展階段,生態環境宣教工作格局已經發生了重大轉變,如何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
善弈者,謀勢。不斷加強新聞宣傳、社會宣傳、新媒體宣傳力度,引導公眾廣泛參與,就是生態環境宣教工作最該下好的“本手”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深刻理解本手的基礎上,生態環境宣教工作隻要不斷總結經驗、開拓進取,就能下出精彩的“妙手”。
不斷壯大社會參與力量。2018年6月,生態環境部聯合中央文明辦等五部門在全國開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主題實踐活動至今,依托百名最美生態環保志願者、征集十佳公眾參與案例和十佳環保設施開放單位等評選,廣泛宣傳推廣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理念和生產生活方式,動員全社會參與實踐活動。利用各種生態平台和生態空間,提供全民參與機會,把生態文明建設變成老百姓自己的事,讓生態環保理念成為社會生活中的主流文化。
不斷開拓生態文化領域。文化是文明的基礎,培育生態文化,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涵。近年來,各地生態環境宣教部門圍繞《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范(試行)》(簡稱“公民十條”)、中國生態環境保護吉祥物小山小水等創作開發出微信表情包、動漫、海報、折頁、繪本、手賬等生態文創產品,拍攝多部《讓中國更美麗》《環保人之歌》等生態環保歌曲MV,打造出一批導向正確、創意新穎、深受歡迎的優秀生態文化精品,通過豐富的表現形式傳播生態文明理念,將保護環境變成每個人自覺的社會責任和意識行為。
不斷創新宣教工作手段。在數字化建設背景下,步入后疫情時代,生態環境宣教工作也逐漸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從“面對面”升級為“鍵對鍵”,越來越多的環保設施開放單位開發了VR全景體驗平台實現了全天候、全時段“在線看”﹔越來越多的生態環境講解員走進視頻直播間向網民講授生態環保科普知識、傳播生態環保理念﹔社交媒體、短視頻、長音頻等平台賬號建設不斷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網絡宣傳陣地不斷拓展﹔符合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的生態環境宣教新媒體產品層出不窮、備受關注。
這些都是在下好“本手”棋的基礎上不斷出現的“妙手”。
以“本手”沉潛,以“妙手”行遠的同時,生態環境宣教工作也要盡量避免“俗手”。
生態環境宣教工作是一項十分光榮、極端重要、專業很強的政治性工作,是推進生態環境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質是群眾思想工作和社會動員工作。做好生態環境宣教工作要力戒為宣傳而宣傳的形式主義,要時刻找准切入點、著力點和突破點,以小切口做大文章,要把中國生態環境保護故事講得娓娓動聽、講得深入人心,增強全社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當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與此相應,生態環境宣教工作也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生態環境宣教工作者既要打攻堅戰,也要打持久戰,既要有決心和信心,也要有耐心和恆心,隻有時刻保持定力,咬定青山、矢志不移、久久為功,才能不落“俗手”。
生態環境宣教工作者應汲取棋中智慧,立足“本手”、用好“妙手”、力戒“俗手”,方能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動員組織起全社會的力量,同心同向、同步同行,共振共鳴、共識共進,形成人人關心、支持、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宣教新格局。(王彬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