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讓村民普遍受益(記者手記)

孫立極
2023年04月24日08:3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傳統建筑配備了消防設施、傳統村落成了旅游勝地……自2012年住建部、財政部等部門啟動傳統村落保護工程以來,傳統村落保護取得顯著成效。但與此同時,有的村落因為資金不足,基礎設施落后,破損建筑無法及時修繕﹔有的村落“空心化”嚴重……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做好傳統村落的活化利用,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的積極性。

  傳統村落的活化利用要與保護傳承有機結合。如同空置房屋更容易受到歲月侵蝕,無形的歷史文化遺產也需要村民代代傳承,合理利用可以更好保護傳統村落。但採訪中發現,有的村落或是對村落文化價值認識不足,或是急於獲取商業利益,把傳統建筑重新裝修成酒店、餐廳、商鋪等與村落風貌格格不入的營業場所,傳統村落成了徒有其表的空殼。

  傳統村落活化利用的目的是把歷史文化遺產與現代文明要素結合起來,賦予新的時代內涵,讓傳統文化生生不息。因此,活化利用不能背離保護傳承的主線,要在挖掘傳統村落文化價值的基礎上,利用其特色資源,讓附著在傳統村落上的文化遺產轉化為文化資產。比如發展旅游業、生態農業、傳統手工業、特色農產品加工等,培育出立足村落特色、可持續發展的新產業。

  鼓勵社會力量參與也要與激發村民積極性有機結合。傳統村落的活化利用,需要社會力量的參與。社會力量可以為傳統村落引入資金、人才、思路,還可借由活化利用,把傳統建筑、傳統手工藝等文化遺產轉化為旅游資源或其它特色產業,推動村民重新認識本地文化的價值,激發村民的內生動力。

  村民是傳統村落的主人,他們不僅是傳統建筑的使用者、維護者,還是歷史文化遺產的傳承者。採訪中發現,有的地方將全體村民遷出,村落重建成仿古商業街,看似多了人氣,實則丟了傳統。文化習俗不能隻在舞台上表演或展示,沒有村民日常生產生活,村落的歷史文化遺產就失去了滋養的土壤。

  隻有建立村民與社會力量共建共享的平台,讓村民普遍成為村落活化利用的受益者,村民才會在保護傳統村落方面有自覺性、主動性。因此,鼓勵企業、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的積極參與,要適當規范、有效引導活化利用的方向,讓各方力量在傳統村落的保護傳承中形成上下一心的合力,把傳統村落打造成如詩如畫、宜居宜業的現代田園。


  《 人民日報 》( 2023年04月24日 07 版)
(責編:周雯、關喜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