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新時代勞動者之歌

2023年05月01日08:1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勞動創造幸福,實干成就偉業。在廣袤農村田間地頭,在重大工程施工現場,在高新企業生產一線,在科研院所實驗室裡,廣大勞動者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堅守崗位,默默奉獻,日夜奮戰。其中有眾多年輕的身影,他們用汗水澆灌夢想、用時間磨礪本領,把大有可為的事業變成大有作為的成就,譜寫出一曲曲新時代的勞動者之歌。

  “五一”國際勞動節到來之際,讓我們聆聽幾位青年勞模的故事,感受他們身上的工匠精神與勞模風採。

  ——編  者

  

  焊接專家裴先峰

  以精益求精煉成大國工匠

  回顧歷史,工匠精神培育了人才、積累了經驗、創造了財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工匠精神的時代價值更加凸顯,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大力發揚工匠精神,將專業專注、精益求精的理念和要求融入技術、產品、質量、服務的每一個環節,創造了無數“中國制造”的奇跡。

  從技校學生到在世界技能大賽上摘得獎牌,再到2011年最年輕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90后小伙裴先峰坦言,成為大國工匠沒有別的秘笈:“就是用心學、刻苦練﹔當工人,就要當最優秀的!”

  2006年,初中畢業的裴先峰來到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第一建設公司職工教育培訓中心學習焊接技術。“焊接工作對手的穩定力要求非常高,但當時我作為一名初學者,心裡緊張,手就容易抖。”裴先峰說,那時候,他每天晚上回到宿舍,就用單手握住盛滿水的礦泉水瓶,用來模擬焊把,練習手腕的穩定性。

  從技工學校畢業后,裴先峰成為一名電焊工。入職后不久,他便隨公司工程隊奔赴甘肅慶陽石化煉油工程搬遷改造現場,參與四合一加熱爐壁板的組對工作。為了使焊道更完美,裴先峰每天天不亮便背著焊機的把線進行作業,晚上則研究書籍,查缺補漏。

  在實踐中,裴先峰將焊接從普通的技術升華為高超的技能,閃耀的焊花,映照出這位年輕工匠對職業的熱愛與赤忱。2011年,在工作中快速成長的裴先峰登上了國際舞台,在第四十一屆世界技能大賽上摘得焊接項目銀牌,實現了這一賽事中國代表隊獎牌零的突破。

  2016年,裴先峰懷揣著培養更多優秀焊工的願望,來到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第一建設公司焊接研究培訓中心,成為培訓中心最年輕的焊接專家。“從一枚螺絲釘的打磨,到精確到毫米級的工藝,小環節裡有大學問,也能做出大成果。”裴先峰說道。

  (本報記者王者採訪整理)

  

  軌道交通設計工程師葛鈺

  用創新活力積蓄發展動能

  科技創新,就像撬動地球的杠杆,總能創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跡。隻有不斷推進科技創新,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才能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設計出我國首個高鐵上蓋工程、26歲獲頒“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的軌道交通設計工程師葛鈺,敢於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努力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談到新時代的勞動者,她期待:“讓每一個有創新夢想的人都能專注創新,讓每一份創新活力都能充分迸發,就能激蕩創新的澎湃動能,積蓄發展的磅礡力量。”

  電腦前,一個短發女孩目不轉睛。她是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軌道交通設計工程師葛鈺,正在為浙江杭州艮山門動車運用所上蓋空間開發項目繪制施工圖。

  動車運用所,即動車組檢修站。葛鈺介紹,艮山門運用所位於杭州東北部,長近3公裡,像一道“峽谷”把城市空間隔離開來,制約了周邊地區發展。

  怎樣填補這道“峽谷”?“給運用所加個‘蓋子’,在5層樓高的‘平地’上建住宅、學校、商業設施等,提高國土資源利用率。”葛鈺說,她的任務,就是優化運用所的工藝布局,以減輕“蓋子”對鐵路檢修工作的影響。

  這是我國首個在鐵路上蓋綜合體項目的設想。“幾乎沒有成熟的經驗參考,一切從零起步。”葛鈺說,為優化設計,項目組反復調整方案,數次推倒重來。實地考察現場后,她大膽創新:建議利用智能化手段減輕蓋下作業人員工作強度﹔提出“兩級四場”工藝布局,使一個運用所為兩座車站服務。“當設計圖上的想法一點點變為現實,一切就都值得。”葛鈺笑著說。

  (本報記者強郁文採訪整理)

  

  “專利大戶”梅志平

  憑一流技藝托起一流產業

  培育一支懂技術、會創新、精業務的產業工人隊伍,是“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至關重要的一環。近年來,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深入人心,高素質的產業工人越來越多,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宏大產業工人隊伍正在形成。

  經過14年的奮斗拼搏,梅志平從一位普通的農民工,成長為公司總工程師兼研發部部長,獲得5項國家發明專利、20余項實用新型專利,並在2020年當選“全國勞動模范”。如今,梅志平的奮斗之路仍在繼續:“勞動者的人生出彩,就綻放在千錘百煉、焊花閃爍、刻刀起舞的崗位上,就迸發在以一流的技藝做出一流產品、托起一流產業的拼搏中。”

  “這個機子應該這樣來使用……”4月15日,在安徽省科昌機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梅志平正在給工人作示范,幫助他們解決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難題。

  初見梅志平,這位85后年輕人給人以文質彬彬的印象。近年來,作為公司總工程師兼研發部部長,他獲得國家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20余項,安徽省新產品証書3項,安徽省科學技術成果登記証書3項,並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高技術人才。然而,不熟悉他的人也許無法想象,取得如此成就的梅志平最開始是一位普通的農民工,他的成功完全得益於對知識、技術的不懈追求。

  回想剛進廠時,梅志平形容自己就像一頭“老黃牛”,每天用同一種姿勢,成千上萬次地操作著虎鉗、修整著物件。正因為不斷鑽研、善於創新,2010年,梅志平從鉗工調整到研發部成為一名技術設計人員。科技研發是枯燥乏味的,但梅志平一直堅守著初心:“作為一名技術人員,就是想著不斷創新、提升技術,努力把產品做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水平。”

  (本報記者徐靖採訪整理)  

  

  模范騎手黎杰袁

  在平凡崗位鑄就閃光人生

  伴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勞動者施展才華的舞台更加寬廣。今天,勞動空間已經從工廠車間、田間地頭延伸至大街小巷、網絡平台﹔同時,以網約車司機、外賣配送員等為代表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不斷增多,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積極為社會做出貢獻。

  28歲的外賣騎手黎杰袁,在外賣配送行業已經干了4年。2021年,他被評為“重慶市第六屆勞動模范”。提到這個榮譽,這個95后小伙子還有些不好意思:“無論從事哪種職業,隻要踏實勞動、誠實勞動,都能干出不平凡的業績,鑄就閃光的人生。”

  戴上頭盔,裝好外賣,跨上電瓶車……夜幕降臨,在重慶街頭配送外賣的黎杰袁又到了一天最忙的時候。他告訴記者,這一行干得久了,也總結出不少心得——哪家餐廳出餐快,怎麼規劃路線最省時間……喜歡琢磨的他,送單量長年保持在配送站的前三名。不僅如此,幫助商家核對數據、打包,送完餐后順手把顧客的垃圾扔掉……這些小事,也成為他的日常。

  在崗位上發光發熱,溫暖也會傳遞給周圍的人。有一次,黎杰袁的外賣送到了派出所,他注意到派出所門口的反詐宣傳展板。“現在詐騙新花樣這麼多,我們能做點什麼呢?”黎杰袁心裡琢磨,有了主意。他在網上搜集反詐的標語和案例,還去重慶高新區公安分局向民警請教。最后黎杰袁與民警共同制作了“反詐餐巾紙”,與外賣一道,送到千家萬戶。

  如今,黎杰袁有了新的想法,“以后准備開一家專供外賣騎手吃飯的餐飲店。”現在,黎杰袁一邊送餐,一邊籌備著餐飲店。“認真做好眼前的工作,實實在在過好每一天。”談及未來,黎杰袁眼神堅定。

  (本報記者常碧羅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01日 05 版)

(責編:周雯、關喜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