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开春,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疫情就是命令!人民网湖北频道推出战“疫”日记,通过这些逆行者的“眼睛”,走进战“疫”最前线,深度了解这场战役的艰难与不易,一起迎接曙光的到来!

疫情不退,战斗不止

今天的任务是去阳逻的一家仓库装载收纳盒、水桶、脸盆等生活物资,送到汉口北一家正在建设中的方舱医院。今天路途稍远些,走的高速,路况很好,但下了高速有几公里的路都是坑坑洼洼的,不仅耽误了时间还很难受。疫情就是命令,我们责无旁贷,立即投入物资转运队伍中。晚上19点50分,地方工作人员看到我们还没吃晚饭,协调了几份盒饭送到了我们手中,几个人就地路边没人的地方狼吞虎咽的解决了这些饭菜,快速地赶走饥饿。

当兵的价值

今天出车去岳家嘴送蔬菜,这个超市是我第一次去,我们和往常一样先到中百仓储装载蔬菜,装完蔬菜,我们检查加固好就直奔岳家嘴驶去,在路上遇到好几个同路的战友,他们和我一样每天都奔波在武汉的大街小巷,为千家万户武汉市民送去新鲜的瓜果蔬菜。一路上,很多路人看到车上的横幅“驻鄂部队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后,我看到他们都在用手机拍摄我们的车队,目送着我们离开,这个时候我感觉到无比的自豪,当兵就是为人民服务,在人民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要挺身而出,我觉得这才能体现出当兵的价值。

使命指引着我的前进

迷迷糊糊被对讲机里传来的出动集合命令叫醒,看着床头的时钟指针指向早上7点,想起自己从昨天晚上出的紧急任务,回来躺在床上时已经凌晨4点,休息了三个小时,新的任务来了。时间就是生命,任务就是使命,听清楚对讲机里面说的时间节点,距离集合时间还有十分钟,我赶紧起床,收拾好个人物品,用凉水洗把脸清醒一下,拿着车钥匙下楼集合。

风雨过后、必见彩虹

晚上的19点30分,忙碌了一天吃完晚饭,整备总结一下一天的任务,突然接到紧急通知,需要为武汉体育馆方舱医院紧急运送一批物资。对我们而言,任务重于一切,在上级领导的明确分工下,我们紧张有序的准备着,只待一声令下。19点40分,我和我的战友们,已严格按照任务出动的标准携带好个人物资,到达车场集合编队完毕,随着从对讲机里传来出发的命令,15辆车30个人紧急出动。

广东医疗队谭杰教授赴鄂满月记

一周前,2月1日出发的钟南山院士团队的七侠客,迎来了满月的纪念日,他们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为后续极危重患者的救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以楷模般的榜样,引领着我们大部队向疫魔发出决胜性的冲锋。今天,我们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满月,来自广医二、三、五院以及中山肿瘤医院、红十字会医院、广州市肿瘤医院和我们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五十名战友,用自己的行动为这在艰辛中铸造的“满月”添加一份灿烂的荣耀。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的火神山日记

记得有一次送患者出院,我们走出感染六科一病区的门,一直走到医院大门口。短短100米的路程,想起这些天我们的努力和付出,听着患者感激的话语,看着他们熟悉的身影,我热泪盈眶,不能自已。后来,我就不再去送他们出院了。但是,依然有患者问我,张医生,明天我出院,你会送我吗?于是,我就告诉她,对不起啊,明天我还有其他事情,今天我提前跟您道个别,祝您早日康复。虽然隔着护目镜和面屏,但是,我仍然害怕患者看到我眼眶里打转的泪水……

眼科教授17年后再当“住院医师”

2003年非典发生那一年,刚好毕业留校,我在眼科担任住院医师。17年后的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我再次当回“住院医师”。穿防护服是头一遭,所以我看了至少五遍视频,还参加了两次讲座。1月初,随着新冠肺炎病人越来越多,同济医院发热门诊扩充,我报名要上一线,准备听从医院安排随时上前线。大部分医务人员在发热门诊和病房一线工作,余下的负责急诊和手术。“我是党员,41岁,又比较年轻,当然要带头。”

把这些温暖的守护者画下来

2月17日,入舱第五天。天放晴了,我原本郁闷的心情也好了很多,画画的本能也随之激发,开始注意观察周围的医护人员。每一天,我都把漫画版“方舱日记”发到网上。这些给我温暖的守护者就是我心中的英雄。有一位来自安徽的护士,她叫胡慧文。看着她带着病友跳舞,那姿势像在飞翔,太可爱了。今天早晨,两位护士推着小车发放饭菜。好像是轮子不太灵活,也好像是穿着防护服不太方便,他们推得有点艰难。我把他们也画了出来。

经历生死考验,方知珍惜

2月23日,是我出院的第七天。再过7天,我又是一个健康的人了。这一个月,我走过了一次生与死的历程。从最初身体极度不适时的恐慌害怕,到居家隔离时的焦虑不安,再到入住方舱医院后的坦然面对,情绪大起大落,我的人生也刻下了最难忘记的一段经历。这几天,我常常想起在方舱医院里读到的一句话:生命中所有的美好都是免费的。正因为免费,所以有时不会觉得珍贵,比如健康。而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之后,我深刻领会到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不言弃、不服输、不认命”

1月25日大年初一,湖北省中医院ICU医生程小彬驰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程小彬在专家团队的带领下以“永不言弃”的精神救治危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每天与死神拉锯。他通过随笔记录了他在金银潭医院的工作日常,有来自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领导的关心和鼓励,也有他每天面对遗憾和重生的悲与喜。

愿为微光的坚守,是因为我们不变的初心

2月25日,结束了黄石供电公司重要保电线路分析会后,我又一次戴好口罩和护目镜,做好应有的防护,走进黄石凤凰山社区,开始了我第八天的值守。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按照黄石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为构建群防群控体系,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市开展党员“双报到”工作,即在职党员干部到单位结对社区报到,到本人居住地社区报到。党员干部进社区,下沉到一线助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得到了广大党员的积极响应。

患癌志愿者的战“疫”故事

43岁的杨戈砂是武汉市第十四中学的班主任老师,如今却习惯了成为志愿者的日子。一个月来,她和丈夫一起,想方设法为医院对接转运物资,一张张保存在手机里的物资签收单,是她最引以为傲的宝贝。鲜有人知晓的是,早在2015年, 杨戈砂就确诊了甲状腺癌。她那种积极乐观的心态,让人完全无法将她与癌症患者联系起来。

战“疫”没有楚河汉界

2月16日,在湖北省秭归县高速公路出入口阻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执勤哨卡,只能身着便衣,主动请战参战的女警王乐,目光坚定而勇敢,充满了战斗的激情胜利的渴望。在家乡就地主动请战的王乐,得到巴东县、秭归县两地公安机关的一致支持。由于警服都放在单位所在的住地,王乐成为秭归县公安局战“疫”队伍中一名特殊的便衣女警,尽管每天没有硝烟的战斗,充满了辛劳和危险,但王乐觉得自己活得特别充实、特别刺激、特别有价值。

只要一起努力,一定能赢

疫情来袭,东湖村社区党员群干迅速集结、压实责任,筑牢居民安全第一道防线。这些群干中,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马艳。这些天,我每次见到她时,她总是“全副武装”,头上戴一个很大的粉色头盔,骑着一辆灰色电动车,马不停蹄地“周转”于各个小巷。我笑称她“头盔姐”,夸她是一位好干部。她说,社区干部都这样!根据疫情防控实际情况,东湖村社区精准施策,及时向居民宣传政府各项通知。通知发出后,马艳同志担心居民没看到,就提醒我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广泛宣传,力争做到家喻户晓,老少皆知,以最严的要求、最强的举措,守护社区居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真的很累,但我不能停下

按每个患者1分钟的速度来计算,她平均每天要保持90°弯腰姿势3个小时。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发热门诊每天白天的输液量超过400人,神经内科护士沈继迎每天起码要进行穿刺150人次。又因为带着厚厚的手套,如果遇到血管条件不好的患者,打针的时间会更长。所以常常一天的工作下来,她的腰都很难完全直立起来,腰酸背疼,是家常便饭。

网格员余洋的一天

今年32岁的余洋是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街水生村社区的一名网格员。走在前往社区服务中心的路上,眼瞧着往常热闹的大街小巷不见行人的踪影,他有些许难过,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渴求与希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曾多次暗自打气,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到胜利的那天,到时候就可以带着父母去他们一直想去的地方散散心。虽然也害怕,可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守护居民安全是他的责任与使命,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曾经举起右手时发出的铮铮誓言更足以让他义无反顾走上战“疫”前线。

从失声痛哭到坚强面对 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武汉不是一个人、一个城市在战斗。今天我坚强起来,不再悲哀和无奈。全国各地尤其是大量的医务工作者逆行而来投入武汉抗击疫情的战斗,我也看到政府制订的各种抗击疫情的措施和方法正在逐渐产生效果,我心中的雾霾正在逐渐消散,今天,我想说,我会更坚强、我会更加积极、更加有效、更加充满信心投入到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

接过这一棒,便是26小时不停歇

引导病人脱下口罩,从对方口中取得标本,将拭子放进试管内剪断多余部分,盖好瓶盖摇晃数次放入密封袋。这项操作属于暴露级别中的最高级,需要与患者“亲密接触”,病人在采样过程中可能因为咽部不适会突然喷嚏、咳嗽,飞沫四溅传染性非常强。我知道,虽然我与患者只有一件防护衣、一层面罩之隔,虽然自己是位骨科医生,对采样的过程没有那么熟练,但既然接下了这项重任,不管风险多大,我都要做好。

“我们在努力,请你不要倒下”

2020年的春节,没有了往年的热闹和喧嚣,大武汉被笼罩在“新型冠状病毒”的阴霾之下,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加入此次疫情防控的“战役”之中。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各个医院的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无疑是最前线。同济医院核医学科护理团队也踊跃报名,换下平时工作时的铅衣,穿上防护服,走上了抗疫战场,我和7名同志战斗在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一线。工作之余我们大多单独隔离,靠着写日记缓解压力、整理心情。

“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还记得刚进入隔离区时的紧张。即使呆在清洁区,也强迫症似的不停洗手,不停擦桌子椅子,擦电脑键盘鼠标……一天下来,双手就被折磨出了好几个裂口,再喷上富含酒精的消毒液,裂口处瞬间迸发出撕裂般的痛感。战斗依旧激烈,病人也越来越多。但我知道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身后有着强大的团队支持,敌人虽然猖狂,似乎也并不难对付。我相信,光明就在不远的前方。

工作一起住在一起 夫妻半月没见面

2月1日,是刘立新在协和东西湖医院发热门诊坐诊的第十二天。距离他坐诊室3米外,一间不到十平方米的感染科药房内,妻子童绥菊一刻不停地透过窗口,给患者拿药。因为一场疫情,原本住在一起、工作在一起的夫妻,已经近半个月没有见过彼此。“和病人都能一天见上几面,唯独看不到咫尺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