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辦盛會  促發展  向未來(精彩辦賽  協同發展)

本報記者  賀  勇  王昊男  潘俊強
2022年02月21日10:2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滑雪愛好者在北京市延慶區石京龍滑雪場滑雪。
  本報記者 賀 勇攝

  新時代的中國,申辦、籌辦、舉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世界奉獻了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

  冬奧讓城市更美好,城市讓冬奧更精彩。當悠久輝煌的東方文明與奧林匹克再度牽手,當“一起向未來”的歌聲響徹賽場內外、傳遍五洲四海,人們看到,在全球首個“雙奧之城”北京,冬奧與城市緊緊牽手,一起向未來。

  前不久,《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報告集(2022)》發布,全面梳理總結了冬奧籌辦6年多來取得的重要成果。北京冬奧組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冬奧會多方面籌辦成果已經轉化為現實的遺產,使廣大人民群眾提前受益,帶動了城市和地區發展,開創了奧林匹克運動與舉辦城市和區域共贏發展的新局面。

  近日,記者走進北京市朝陽區、海澱區、石景山區、延慶區,傾聽冬奧與城市的交響。

  朝陽區——

  傾情保障  燃情冰雪

  當北京冬奧會閉幕式絢麗焰火照亮國家體育場,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公共區消防安保團隊負責人張金濱的目光迅速由夜空追向地面,努力尋找可能的隱患點。

  151處臨時設施、數不清的樹木綠植……在114萬平方米的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公共區,張金濱與6名消防員一道,查了一遍又一遍。

  朝陽區內坐落著國家體育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國家游泳中心“冰立方”3座競賽場館,以及國家體育場、北京頒獎廣場等8家非競賽場館。順暢的交通、及時的醫護、周密的安保、真誠的笑臉……激情飛揚的賽場之外,朝陽區用細致暖心的服務擁抱冬奧盛會。

  當最后一輛參加閉幕式的車輛安全駛離,朱孝文盯著監視器的眼睛已經有些發紅。作為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朝陽交通支隊副支隊長,他和同事們駐守在奧體中心西門景觀大道的現場指揮所,負責閉幕式期間國家體育場周邊的交通保障。“我們支隊的同志,全員上崗。”朱孝文說,“隻要安全順暢,一切就都值了。”

  既有嚴謹細致的指揮調度,也有無微不至的溫馨服務。“冬奧會讓我交到了很多外國朋友,他們都特別喜歡北京,期待著下一次重逢。”朝陽區冬奧翻譯團隊成員鄭美玉,冬奧會期間在涉奧酒店為外國入住人員提供幫助。截至冬奧會閉幕,朝陽區累計啟用涉奧酒店83家。

  “冬奧會圓滿結束,但群眾參與冰雪運動的濃厚氛圍將在朝陽區延續。”朝陽區體育局副局長韓紅介紹,近年來,朝陽區每年有600余場次冰雪活動進社區、進公園、進校園,每年吸引參與冰雪運動的群眾超過100萬人次。“可以預見,未來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朝陽居民踏上雪場、走進冰場。”

  海澱區——

  科技賦能  添彩助力

  海澱區擁有首都體育館和五棵鬆體育中心兩座北京冬奧會競賽場館。冬奧會期間,海澱區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優勢,利用多種前沿技術和科技產品,支撐賽事保障運行高效、服務便捷。

  在首都體育館和五棵鬆體育中心的閉環外入口及觀眾入口,設置了19台數字哨點設備以及12台服務機器人,觀眾通過人臉識別、檢票驗碼、身份証識別等任何一種方式提供身份信息后,即可在1秒鐘內完成身份驗証、智能測溫、健康碼查詢等流程。

  2月19日,在海澱區當代商城,一塊高13.44米、長24米的8K超高清戶外大屏正在轉播北京冬奧會花樣滑冰賽事,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觀看。“太震撼了!比家裡電視機更清楚,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現場一位觀眾告訴記者。

  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產業二處副處長程萬慧介紹,北京冬奧會期間,由超高清視頻(北京)制作技術協同中心自主設計、集成建造的“5G+8K”全業務轉播車開進首都體育館,對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賽事進行全程8K轉播,總轉播時長超過80小時。

  冬奧會火炬在頤和園傳遞期間,由海澱區高科技企業發射的衛星,實時向活動現場人員發送祝福短信﹔石墨烯制成的加熱圍巾、馬甲、手套等服飾,讓工作人員在寒風中感受融融暖意﹔海澱區兩個競賽場館內構建的空間感知網絡,可實時計算分析工作人員安全社交距離,助力新冠肺炎疫情精准防控……一項項來自海澱區科研機構和企業的新技術,在冬奧賽場應用中廣受好評。

  石景山區——

  提升基礎  產業轉型

  站在北京首鋼園空中廊道上遠眺,在群明湖水倒映下,首鋼滑雪大跳台美不勝收﹔曾經的老廠房改造升級為冬奧訓練場館﹔原為煉鐵原料區的西十筒倉,成為北京冬奧組委的辦公地……冬奧喚醒首都工業文化新價值,首鋼老廠區從工業鏽帶變身冬奧新地標和城市新景觀。到首鋼滑雪大跳台觀賽的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稱贊說:“這個標志性的場館,超出我的想象,是奧林匹克帶動城市更新的范例。”

  “我們堅持辦賽事就是建城市的理念,深入推進城市更新和產業轉型,大力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全時全力服務保障冬奧會籌辦舉辦。”石景山區委書記常衛說。

  圍繞服務保障冬奧會,石景山區積極推動冬奧重點項目建設。2015年北京冬奧會成功申辦以來,北京冬奧組委總部及主運行中心等冬奧場館群建成投用,冬奧配套工程如期完工,冬奧環境景觀精彩亮相,一批冬奧城市地標建設改造投用。冬奧會賽時,石景山區全面履行屬地責任,持續優化場館運行和賽事組織,從醫療、交通等多方面做好服務保障工作。

  借勢冬奧,石景山區高水平打造以北京冬奧組委區域為中心的“一園、一路、一社區”(北京冬季奧林匹克公園、阜石路冬奧景觀大道、廣寧街道高井路冬奧社區)城市公共空間環境體系。去年10月,佔地1142公頃的北京冬季奧林匹克公園開門迎客,形成了城景滲透、親民共享、冬奧元素突出的城市濱水開放空間。家住附近的市民王慧高興地說:“我們有了游玩好去處。”

  自北京冬奧會籌辦以來,石景山區引進社會投資,持續加大冰雪場地設施供給,現已形成“十冰六雪”的場地設施布局。此外,石景山還借助先進技術在社區、學校、體育場館等建設季節性冰雪休閑場地和可移動裝配冰場,滿足不同人群的冰雪運動需求。近3年來,石景山區已累計接待約49萬人次上冰雪。

  延慶區——

  保護生態  綠色發展

  綿延的小海陀山上,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如飛燕展翅,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如游龍盤旋,它們分別被賦予極具中國風的名字“雪飛燕”和“雪游龍”,生動詮釋了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山林場館、生態冬奧”的設計理念。

  場館建設堅持以“避讓”為第一原則,盡量就地保護原生樹木﹔山地新聞中心採用建筑光伏一體化技術,引領綠色節能新潮流……作為北京冬奧會3個賽區之一,延慶區走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路子,努力交出服務保障冬奧會、推動區域轉型發展兩份優異答卷。

  在延慶區張山營鎮的后黑龍廟村,原本在北京城區做生意的張海超,得知家鄉張山營鎮將規劃打造“冬奧冰雪休閑小鎮”,於2016年返鄉創業,創辦的一家民宿廣受游客歡迎。“如果沒有北京冬奧會,民宿市場不會這麼火爆。”張海超感慨。

  “500多個民宿院落,1000余家星級民宿戶有序經營,‘冰雪+旅游’產業正在如火如荼地發展。”延慶區區長於波1月13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

  曾經,提起延慶,“遠”是很多北京城區居民的第一感受。得益於北京冬奧會籌辦,京禮高速、京張高鐵延慶支線等建成通車,加上市郊鐵路S2線,拉近了延慶與北京城區的距離。如今,冰天雪地正給延慶區帶來金山銀山。據統計,今年春節假期延慶共接待游客46.7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7200多萬元。

  改變的不只是交通,延慶區聚焦綠色發展,加快創新型產業建設步伐。圍繞氣象監測、應急救援等冬奧服務保障及城市運行需要,延慶區將無人機作為重點培育產業之一,盤活1.1萬平方米閑置廠房,著力發展無人機全產業鏈。助力構建冬奧低碳交通體系,延慶區建設氫能產業園,探索綠色氫能的示范應用,促進氫能產業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2年02月21日 14 版)
(責編:郭婷婷、關喜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