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拼出新“荊”彩 奮進先行區——湖北發展新方位

湖北宜都:兩江明珠綠意濃 共富共美產業興

周雯 王郭驥
2023年03月19日07:59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黨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湖北正在努力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為展現湖北各地在開局之年的生動拼搏實踐,本網推出《拼出新“荊”彩 奮進先行區——湖北發展新方位》系列報道,解碼經濟新態勢、新動能。

長江出三峽,一路向東,在湖北宜都和逶迤而來的清江牽手。兩江交匯處,孕育了全國百強縣市——宜都。

宜都城區鳥瞰。馮建攝影

宜都城區鳥瞰。馮建攝

為全面深入推進長江大保護,近年來,宜都整治取締非法港口碼頭74個,騰退長江岸線11公裡,長江沿線27家化工企業全部“關改搬轉”,全面拆除清江漁洋河水域84.47萬平方米養殖網箱……“壯士斷腕”給宜都帶來的不僅是水更清山更綠,“騰籠換鳥”還讓這裡的產業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不斷提升。從第77名爬坡至第68名,全國百強縣市排名進位則是最強的佐証。

水興則城興

長江、清江交匯,宜都境內有近150公裡長江清江漁洋河岸線,是三峽水庫向下的第一個縣市,是重要的三峽生態屏障。

近年來,宜都持續改善長江、清江生態環境,吸引中華秋沙鴨等珍稀鳥類來此越冬。2唐萬鈺 攝

近年來,宜都持續改善長江、清江生態環境,吸引中華秋沙鴨等珍稀鳥類來此越冬。唐萬鈺攝

曾經,密密麻麻的網箱養鱘魚,一度讓清江生態失守。2016年,“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長江生態環境劃出紅線。

為此,清江宜都段,78.4萬平方米網箱、478戶漁民全面退出清江。

“拆網箱不拆產業”。宜都為解決鱘魚產業發展和漁民生計問題,推動“鱘魚上岸”。

3月8日,記者在天平山村的清江(宜都)鱘魚谷養殖基地看到,一個個現代化的鱘魚工廠裡,各種名貴的鱘魚在水池中暢游。而該公司養殖鱘魚110多萬尾,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原清江庫區網箱上岸的魚。

天平山村的清江(宜都)鱘魚谷養殖基地。人民網 王郭驥攝

天平山村的清江(宜都)鱘魚谷養殖基地。人民網 王郭驥攝

“基地全部從清江提水,在水質、流速、水溫等環境完全模擬清江流域生態。”湖北清江鱘魚谷特種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季堅義介紹,上岸后,很多漁民到鱘魚谷或其他養殖企業工作,如今,這裡還帶動了周邊鄉村游的迅猛發展。

宜都市青林寺村,“上岸”漁民吃上旅游飯。人民網 周雯攝

宜都市青林寺村,“上岸”漁民吃上旅游飯。人民網 周雯攝

宜都市青林寺村的廖新遠曾經也是清江裡的鱘魚養殖戶之一,清退上岸后,廖新遠和兄弟四人把自家的房子改造成了民宿,准備乘上旅游的“東風”。

“治荊楚必先治水,治宜都也必須確保江河安瀾。”宜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中共宜都市委書記譚建國表示,當前,宜都正打好水資源安全保障主動戰,堅持水中問題岸上治,岸上問題系統治,加強城鄉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及運營,全面完成長江、清江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務,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以實際行動守護一江清水向東流。

產綠則縣強

和鱘魚一起搬遷的還有長江邊的化工企業。

從長江邊到宜都化工園,華陽化工從搬遷陣痛中換來了企業的再次騰飛。“借搬遷契機,對一期項目5條生產線實施技改升級,公司從工藝、能耗、環保、安全等方面著手創新,積極優化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在提升企業含金量的同時提升產品‘含綠量’,年產值呈現跨越式增長。”該公司副總經理廖全紅介紹。

短短數年,華陽化工不僅迅速穩固了“紫外線吸收劑”細分領域隱形冠軍,全球規模最大的原料供應商的市場地位,而且各類產品持續被國際市場廣泛認可,目前更是在新產品開發領域取得顯著成績。

建設中的宜都化工園區。

建設中的宜都化工園區。宜都市委宣傳部供圖

華陽化工是宜都產業“騰籠換鳥”的一個縮影。宜都化工園在建設和招商時充分考慮園區裡化工原料的循環利用和環保問題,為企業發展騰出了空間。

泰山石膏就是看中了該化工園區豐富的磷肥資源。3月9日,在泰山石膏(宜昌)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磷石膏漿經過一條長達350米的滑床,完成成型、烘干、切斷等過程后,成為一張張輕質、高強的紙面石膏板,銷往全國。

近年來,宜都先后引進了興興環保、力達環保、鄂中生態等近10個磷石膏綜合利用項目,讓磷化工企業副產磷石膏資源變廢為寶。

圍繞壯大支柱產業,宜都編制了19張細分產業鏈招商地圖,重點瞄准高端氟化工、硅基材料、新能源動力電池材料、生物醫藥原料藥及醫藥中間體等,奔赴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等地精准“選商”,重點引進龍頭企業、專精特新和500強企業。

東陽光胰島素生產線。徐磊攝

東陽光胰島素生產線。徐磊攝

“以‘綠產’為核心推進產業發展現代化。”譚建國介紹,當前,宜都聚焦綠色低碳轉型、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進一步鞏固優勢,鍛造長板,引進一批延鏈補鏈強鏈項目,持續搶佔新賽道,塑造產業新優勢,建成宜昌首個千億縣市。

民富則共美

清江河畔,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大劇院、體育場等修葺一新的現代化宜都市市民活動中心讓人眼前一亮。

“這裡已經成為宜都市民的‘網紅打卡地’。”家住附近的李女士一邊玩著滑板一邊介紹,一應俱全的活動中心極大豐富了大家的生活,文體活動有了更多選擇。

據悉,宜都市市民活動中心項目位於清江與漁洋河交匯處,其規劃用地面積46.56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1.28萬平方米,集教育、休閑、娛樂於一體的綜合園區。該項目是宜都首個採用PPP模式運營的項目,也是宜都市投資規模最大、建筑體量最大、建設標准最高、市民關注度最高的重點民生工程。

產業發展的增長指標,最終變成宜都人民的幸福指數。數據顯示,2021年,宜都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44514元、26046元,較2017年分別增長31.4%,35.5%。

宜都市中國謎語村——青林寺康養小鎮。周星亮攝

宜都市中國謎語村——青林寺康養小鎮。周星亮攝

一系列民生工程加緊落地。當前,宜都持續開展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加快守敬城市廣場、市委黨校、鱘龍灣及“三龍”公園等項目建設﹔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快推進解放排洪溝綜合治理工程,全年改造老舊小區70個,整治背街小巷50條,改造各類城市管線10公裡。

譚建國介紹,宜都市正以“治水、繪城、綠產、聚人”為抓手,推進以流域綜合治理為基礎的四化同步發展,加快建設共富共美現代化新宜都,當好宜昌建設長江大保護典范城市主力軍,在湖北省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中展現新作為。

(責編:張沛、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