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丈蜀先生書法的審美特質
書法是以“我”的藝術語言,表達心志,具有“我”的藝術創造。所謂“我”的藝術創造,就是要用“我”的書寫功力,“我”的藝術形式,“我”的情性和意欲,“我”的學養,表達“我”的心志和審美理想,創造出“我”的獨特藝術風格。沒有“我”的書法審美特質,千人一面,其書法是沒有多大的審美價值的。吳丈蜀先生的書法正如投石於河,沒有與密麻的它石相碰,佔據了少有的空隙,贏得了一席之地一樣,創造了“古今無此體”的書法風格。他的這種書法審美特質,震撼著人們的心靈,啟迪著人們的心志。
1、堅質浩氣 古拙凝重
線條由點連接而成,由點擴展而得。書法是線條的王國。書法講求線條的質感。所謂線條的“質感”,就是線條的質量感,即對書法線條的質地和量度的感受和聯想所達到的真實程度。質地包括線條的堅硬、細軟、光滑、粗糙、細膩、柔潤等,量度包括線條的大小、長短、多少、寬窄、厚薄、輕重及彼此關系。線
條的質感與筆法、墨法和想象聯想有必然的關系。評價一幅書法作品的優劣,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書法線條的是否有質感。質感的不同,書法的風格就有所區別。
半個多世紀以來,吳丈蜀先生一直在錘煉著自己的書法線條,創造自己的書法語言。他的書法線條經歷了由纖秀遒勁到雄健拙厚的變化過程。基本點畫的線條大多是用中鋒逆勢澀進從容寫成的,或如蚓蠕虫動,屈曲盤旋﹔或如折釵斷木,似斷非斷﹔或如長矛大戟,勢不可遏﹔或如高山墜石,萬歲古藤……。先生講求書法線條的質感,但又不斤斤計較於點畫形質,一任自然,在率意中隨性揮運。大凡有欣賞眼光的人一眼便能看出,他的書法線條是堅勁的、厚重的,有節奏的,有生命的,並能喚起我們豐富的審美聯想,與之諧振共鳴。這種蘊涵宇宙生命意
象的線條,來自於先生“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獨特的審美觀察,“不臨而悟”的天資稟賦,博觀約取的深厚學養,以及“情動於中”的心志抒發。這是先生“我”的功力的展露和體現。
2、欹正相生 童趣盎然
欹正是書法形式美重要構成因素之一,也是一對矛盾。欹、正非單一的絕對存在,是在相比較中而存在的,既對立,又相互依存,欹中顯正,正中顯欹。字形由點畫線條組合而成,有方有圓,有長有短,有正有欹,因書者的性情和功夫使然,就能產生一種“有意味的形式”,反映人的本質力量豐富性。
當下,有一些書法家刻意追求丑怪,故作丑態,把“丑書”奉為圭臬,這種
“標新立異”與中國傳統的審美心理和審美觀念是格格不入的。但與憑借深厚的功力,從心靈自然流淌出來的被大眾暫時不能欣賞的所謂“丑書”有著霄壤之別。吳丈蜀先生的書法曾被一些不識者當作流行的“丑書”看待過,甚至連先生自己也說他的字也不合時宜。他說:“我的拙字知音很少,基本上是不合時宜的,因為我寫的字既不是龍飛鳳舞,也不見華麗風流,且不願精雕細琢,更不是四平八穩,尤不敢標新立異,有如生活在山區裡的布衣草履的庄稼漢,自然不會得到看慣了時裝打扮的人賞識,其中也包括一部分書法界和知識界中人。”武漢重建黃鶴樓,盛邀先生寫“浪下三吳”的匾,結果在竣工前一個月,某領導檢查工地時,居然命工地負責人把匾取下了。這事成為了一則笑料,確實可嘆可悲!
先生的字確如他自己所說不是“四平八穩”,但他的字是一個個鏗鏘的音符,一首首心靈的歌,洋溢著本真的生命意味,充滿著童真之趣。
先生書法的童趣,源於他天真率性之於謝無量爛漫書風的汲取,以及深厚學養的滋潤和對書法感悟的“我”的書法功力。他的書法看似奇側,但奇中寓正,在相互揖讓中體現對形式美規律的不期然而然的把控,在筆墨的流動中彰顯出詩情的鼓蕩和跳躍。這一點是先生尤為可貴之處。
3、詩書合一 高韻深情
書法藝術不僅僅是純粹的功力技巧的展現,它是人的品格、學養、性情、閱歷含蘊其中的一門綜合藝術。古代的留下來的書法經典,它們的書者無一不是文學家、詩人。當今書壇所謂的書法家斤斤計較於筆墨功夫的表達,不通文史哲,其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家。正如丁夢周先生所說:“設若書者隻顧拿筆寫字,線條水平再高,無非一匠人而已,豈有他哉。”但是既善書,又善文善詩者,屈指可數。吳丈蜀先生就是這屈指可數中的一位。從八十年代初開始,先生書作內容無一不是自作詩詞聯語(除匾牌之類的有特殊要求外)。不僅僅如此,先生能將自己的品格、學養、性情融入到詩書之中,臻至詩書合一的境界,表現出濃郁的“書卷氣”。
書法最講求“書卷氣”,沒有“書卷氣”,則塵俗不脫,不足為貴。
“書卷氣”最早是自宋代提出以來,“書卷氣”可以理解為作品中自然流露的清逸、高雅之氣, 同時也是一種顯示書家個人的風神、文化修養之精神氣象的審美效果。元明清乃至當今對“書卷氣”的理解也有不同的認識,但總是向深度拓展的,對書法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清代李瑞清雲:“學書尤貴多讀書。讀書多則下筆自雅,故自古來學問家雖不善書,而其書有書卷氣。故書以氣味為第一,不然但成手技,不足為貴矣。”可見“廣以聖哲之學 ”對“書卷氣”的孕育有多麼的重要。吳丈蜀先生在他自己的書法探求中,始終在追尋“書卷氣”這一審美效果。他說:“習字原無捷徑途,期成端在下功夫。二分筆硯三分看,余事還須廣讀書。”先生指點門生書法,從不教一筆一畫,總是言“讀書”二字。正因先生“廣讀書”,加之對自然萬物的體悟,所以他的書法無婦氣、兵氣、市氣、江湖氣、匠氣、酒肉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