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書合一 獨標高旌——略論吳丈蜀先生的詩書藝術

魏開功

2020年08月24日12:06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怪”性格與其書法

心理學認為,性格是指表現在人對現實的態度和相應的行為方式中的比較穩定的、具有核心意義的個性心理特征,它是一種與社會相關最密切的人格特征。性格表現了人們對現實和周圍世界的態度,並表現在他的行為舉止中。性格主要體現在對自己、對別人、對事物的態度和所採取的言行上。性格因人而異,各有不同。怪異性格屬於抑郁質型。美國戴爾·阿什博士是一位擁有20年以上經驗的精神科醫生,長期致力於人類精神和心理問題研究,他說:“才華橫溢的人多數性格古怪。”古今中外很多的例子都証明了這一點。唐代文學家、書法家賀知章和書法家張旭即是性格怪異者。賀知章狂放不羈,喜飲酒,每每醉后即書,宋代《宣和書譜》雲:“每醉必作,為文詞初不經意,卒然便書,行草相間,時及於怪逸,猶見真率。往往以為奇,便醒而復書,未必爾也。”大書法家張旭比賀知章更“怪”,《新唐書》記載:“(張旭)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或以頭濡墨而書,既醒自視,以為神,不可復得也,世呼‘張顛’。”“呼叫狂走”、“以頭濡墨而書”,在世人看來,難道不是怪異嗎?北宋詩人、書法家林逋是性格怪異的典型,他一生不求功名,以梅為妻,以鶴為子。這些不同的怪異性格使得他們情感得以抒發,靈感得以閃現,成為了文學家、詩人、書法家。

吳丈蜀先生性格的“怪”在當代文壇、書壇也是頗負盛名的,著名詩聯家白雉山稱其為“文壇怪杰”。

先生“從來沒有用筆來寫過一天碑帖”,但他的書法飲譽海內外,求其書者趨之若鹜,然而,如若不是知音不寫,對於附庸風雅的達官貴人,則毫不留情,斷然拒絕。白雉山在一篇文章中說:一次,某省級要員寫一紙條派其秘書前來索字,吳看完字條后,將其交還給秘書說:“請代為轉告,如要買字,我吳某不以賣字為生﹔若要索取,我與他又無交情,不敢高攀!”這一不媚權貴的“怪”招,讓秘書好不尷尬,頗有“天子呼來不上船”的味道。

“文革”中,詩詞書畫是被當作“封建黑貨”要橫掃的,但先生敢冒天下之不大違,經常邀約幾位詩書畫知音,雅聚武漢晴川閣,寫字、作畫、吟詩,並自帶冷膜果腹,“喜津津出眉宇間”。劉書勛詩雲:“從來文字價無多,一卷黃庭換白鵝。最是西川吳丈老,晴川閣上啃干膜。”吳丈蜀先生就是這樣一反常態而為的一位“怪”者。

先生耿介特立,正氣凜然,對書法界“假冒偽劣”現象痛心疾首,“羞與為伍”,1993年通過媒體發表嚴正聲明,憤然退出書法界,辭去書法界所有職務,雖然有好心者相勸,但他一意孤行。這與打破腦袋鑽營,進入中國書協之流不可同日而語。

先生此類“怪”事很多,不勝枚舉。

遺傳學告訴我們:表現型是基因型與環境型共同作用的結果。基因是內因,環境是外因,內因是決定性因素,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沒有外在的條件環境,基因是表現不出來的。與其說吳丈蜀先生有天生的“怪”性格,不如說先生一生經歷的磨難和坎坷鑄就了他這種“怪”性格。

極致性格者,往往會有極致的能力,可能成就極致事業。所謂“隻有偏執狂才能成功”。吳丈蜀先生的書法之所以神清骨冷,清高豪邁,絕然超塵,獨樹一幟,與其比較穩定的“怪”之性格是密不可分的。因為怪異性格使先生對書法藝術有了一種敏銳的感知和高超的理解力,憑著“怪”的鑰匙,開啟書法的一扇大門。

(責編:周倩文、周恬)

圖說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