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湖北武漢武昌區濱湖社區引導居民參與基層治理——

大家事大家管 促和諧保平安(夯實城市治理基層基礎①)

本報記者 強郁文
2022年08月09日08:1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開欄的話

  社區是城市治理體系的基本單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更多資源下沉到社區來,充實工作力量,加強信息化建設,提高應急反應能力和管理服務水平,夯實城市治理基層基礎。

  推進社區治理有何新實踐新做法?基層為民服務如何做細做優?進社區,走街巷,看實效,今日起,本版推出“夯實城市治理基層基礎”系列報道,展現各地社區治理方面的經驗和成效,敬請關注。

  

  烈日炎炎,身穿紅馬甲,頭戴遮陽帽,李建國走到樹蔭下,沖不遠處招了招手,“老伙計,快來,到時間啦。”

  馬有安低頭理了理袖章,一路小跑著趕來。剛站定,就舉起水瓶咕咚喝了一大口,“出發!”

  李建國和馬有安居住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濱湖社區,去年11月加入社區平安合伙人隊伍。現在,巡查社區環境和安全情況,成了他們每周都要做的事。

  濱湖社區由5個小區和2座樓宇組成,地盤大,人數多,居民老齡化程度高,人員構成復雜。曾經,社區存在物業糾紛、鄰裡矛盾、治安隱患等問題。以平安合伙人為抓手,濱湖社區充分調動居民力量參與安全隱患排查、糾紛調解、普法宣傳等社區平安重點工作,把居民從社區治理的旁觀者變成了實打實的參與者,居民投訴件數比高峰時下降八成以上。

  居民有訴求——

  在“家長裡短議事會”討論

  啥是平安合伙人?

  “隻要涉及社區安全的,都和我們有關。”聽到記者的問題,李建國笑著說,“一起走一趟,你就知道了。”

  記者跟著兩人來到錦繡中北小區。70歲的李建國個子不高,但步伐矯健,眼神清亮。“看見那堆垃圾了嗎?”李建國遙遙一指,“估計是業主裝修留下的建筑垃圾,放在綠化帶上了。”

  “走近點,拍張照片。”馬有安掏出手機。

  “錦繡中北小區建筑垃圾侵佔綠化帶!”兩人在“濱湖社區平安合伙人”微信群裡反映。幾分鐘后,小區物業公司主管騎著電動車趕到現場處理。

  一上午時間,李建國和馬有安巡查了3個小區的樓棟和架空層,發現了多個安全問題。

  “李叔,小區常有電動車‘飛線充電’,能不能幫我們解決一下?”巡查快結束時,一位居民走上前來,提出訴求。李建國來到社區辦公室,與專職網格員陳雪瑩商量,決定把這件事作為議題之一,在幾天后召開的“家長裡短議事會”上討論。

  平安合伙人、居民代表、網格員,7人並肩圍坐。

  “夏天氣溫高,充電線距離天然氣管道很近,萬一發生火災,后果不堪設想。”李建國說,“社區能否出面協調,建一個帶充電樁的車棚?”

  “我們會邀請公安、消防、房管等部門實地考察,同時征集居民的需求,爭取解決大家的困難。”陳雪瑩表態。

  濱湖社區黨委書記章肖鵬介紹,平安合伙人由居民、商戶、物業、網格員、下沉黨員、轄區單位工作人員組成,按照職責分為社區巡查、信息宣傳、矛盾調解等小分隊。經過3輪招募和篩選,濱湖社區現有平安合伙人骨干100多名。

  “合伙人隊伍成立以來,在巡查時發現了高空拋物、火情、非法傳銷等突發情況,物業、網格員及時跟進處理,把安全隱患消滅在了萌芽狀態。”章肖鵬說,巡查小分隊發現的共性問題,以網格為單位每月召開一次議事會,形成“居民報事—平安合伙人預警—多方聯動協商—相關單位介入”的問題反饋和解決機制。

  遇到煩心事——

  找“劉愛芝民調工作室”談心

  這天,兩名平安合伙人正在錦繡江南小區巡查,突然被一位居民拉住,“樓上樓下正鬧得不可開交,快去看看吧!”

  平安合伙人馬上聯系“劉愛芝民調工作室”。聽到消息,工作室負責人劉愛芝帶著網格員上了門。原來,樓下住家滲了水,牆面打濕一大片,認為水是從樓上漏下來的。

  “有什麼証據斷定是我家的問題?”

  “把地板撬開看看不就知道了。”

  “憑什麼撬我家地板?”

  你一言我一語,劍拔弩張,相持不下。劉愛芝弄清狀況后,分頭勸說,雙方各退一步:樓上同意請專人查看管道﹔樓下也答應,如果不是對方的問題,就自掏腰包把地板裝好。維修公司撬開地板,漏水點位果然就在樓上住家,矛盾迎刃而解。

  劉愛芝曾在社區工作多年,調解經驗豐富。60歲的她剛退休就報名成為平安合伙人,每天准時出現在民調工作室,幫社區居民解決煩心事。

  鄰裡拌嘴、夫妻吵架、缺斤短兩……靠居民和平安合伙人發現的糾紛線索,都轉到民調工作室。劉愛芝說,在濱湖社區這樣的大型社區,糾紛事件一年至少有100來件。

  小事不等於沒事。幾年前,兩位鄰居因噪聲問題發生口角,雙方都沒控制住情緒,出手傷了人。普通的鄰裡糾紛,因沒有及時解開心結,變成了違法案件。這讓劉愛芝時時警醒,“來找我們的,看起來都是小矛盾,可調解不好,就會形成大矛盾。”

  今年,濱湖社區選拔了7名擅長交流、群眾基礎好的平安合伙人,輪流到工作室幫襯劉愛芝。工作室組建一年來,共解決矛盾糾紛40余件,吸納志願者30余名,累計服務人數超過百人。

  不過,調解也不是次次成功。幾個月前,兩名業主的孩子在幼兒園打鬧,一名小朋友的臉被抓傷,工作室先后調解3次無果。家長擔心孩子的面部美容修復問題,總想要個法律文書作保障才放心。

  遇到這樣的糾紛,劉愛芝會主動將問題轉交給社區駐點律師馬紅軍。

  生活有疑難——

  來“馬紅軍法律工作室”求助

  每到周四下午,湖北今天律師事務所律師、平安合伙人馬紅軍便會坐在濱湖社區的工作室裡,等待居民前來咨詢。

  “房屋繼承要走哪些程序?”一位阿姨先敲了門。阿姨的父親已去世,老人生前有意把房子給孫女繼承,阿姨姐妺幾個也同意,但苦於不知如何辦理。

  耐心回復了法律問題后,馬紅軍還教阿姨在手機上使用“法指針”小程序。“我不在社區的時候,您有急事可以用這個,不出家門,就有專業律師線上提供免費法律咨詢服務。”馬紅軍說。

  送走阿姨,馬紅軍又接待了幾位居民。這時,電話響了。

  “馬律師,我們就要進行業委會委員選舉,幾名業主長期不住小區,能不能委托代理人進行投票?”打電話的,是濱湖社區天源城小區業委會籌備組組長劉亞軍。

  “隻要確認對方的身份和真實意願,通過授權后可以代為投票。不過,一定要叮囑對方附上自己的身份証明。”馬紅軍說。

  成為平安合伙人后,馬紅軍感覺自己離社區居民更近了。他的手機裡添加了許多居民的微信、電話,對於案件情況復雜或當事人年齡較大的案件,馬紅軍還會上門服務。

  天色已晚,馬紅軍走出工作室,幾位居民向他打招呼,他們正要去錦繡中北小區的架空層活動。

  過去,部分居民爭搶著在小區架空層亂搭亂建。平安合伙人多次上門做工作,收效甚微。居民認為,自己掏錢買的房子,公共面積當然屬於自己。網格員走訪發現,某個架空層有多達11處違建。

  怎麼辦?接到網格員求助,馬紅軍手持法條,現場說法,對居民開展了一場普法教育。經過整治,混亂的架空層變得干淨整潔,還新建了兩個老年人活動室。

  最近,社區為平安合伙人們拍攝了一套含有招募二維碼的海報,在朋友圈傳播。看到居民們紛紛轉發,馬紅軍忍不住點了個贊。在馬紅軍看來,“情”與“法”聯合起來,才能更好地推動社區治理專業化,化解社會矛盾。

  目前,濱湖社區正著手提升平安合伙人的志願服務水平。“我們計劃引進專業社工,對平安合伙人開展技能培訓。同時進一步完善合伙人招募、注冊和管理制度,形成系統的激勵回饋機制,激發居民參與動力。”章肖鵬說。


  《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09日 13 版)
(責編:周雯、關喜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