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合一 独标高旌——略论吴丈蜀先生的诗书艺术

魏开功

2020年08月24日12:06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怪”性格与其书法

心理学认为,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性格因人而异,各有不同。怪异性格属于抑郁质型。美国戴尔·阿什博士是一位拥有20年以上经验的精神科医生,长期致力于人类精神和心理问题研究,他说:“才华横溢的人多数性格古怪。”古今中外很多的例子都证明了这一点。唐代文学家、书法家贺知章和书法家张旭即是性格怪异者。贺知章狂放不羁,喜饮酒,每每醉后即书,宋代《宣和书谱》云:“每醉必作,为文词初不经意,卒然便书,行草相间,时及于怪逸,犹见真率。往往以为奇,便醒而复书,未必尔也。”大书法家张旭比贺知章更“怪”,《新唐书》记载:“(张旭)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张颠’。”“呼叫狂走”、“以头濡墨而书”,在世人看来,难道不是怪异吗?北宋诗人、书法家林逋是性格怪异的典型,他一生不求功名,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这些不同的怪异性格使得他们情感得以抒发,灵感得以闪现,成为了文学家、诗人、书法家。

吴丈蜀先生性格的“怪”在当代文坛、书坛也是颇负盛名的,著名诗联家白雉山称其为“文坛怪杰”。

先生“从来没有用笔来写过一天碑帖”,但他的书法饮誉海内外,求其书者趋之若鹜,然而,如若不是知音不写,对于附庸风雅的达官贵人,则毫不留情,断然拒绝。白雉山在一篇文章中说:一次,某省级要员写一纸条派其秘书前来索字,吴看完字条后,将其交还给秘书说:“请代为转告,如要买字,我吴某不以卖字为生;若要索取,我与他又无交情,不敢高攀!”这一不媚权贵的“怪”招,让秘书好不尴尬,颇有“天子呼来不上船”的味道。

“文革”中,诗词书画是被当作“封建黑货”要横扫的,但先生敢冒天下之不大违,经常邀约几位诗书画知音,雅聚武汉晴川阁,写字、作画、吟诗,并自带冷膜果腹,“喜津津出眉宇間”。刘书勋诗云:“从来文字价无多,一卷黄庭换白鹅。最是西川吴丈老,晴川阁上啃干膜。”吴丈蜀先生就是这样一反常态而为的一位“怪”者。

先生耿介特立,正气凛然,对书法界“假冒伪劣”现象痛心疾首,“羞与为伍”,1993年通过媒体发表严正声明,愤然退出书法界,辞去书法界所有职务,虽然有好心者相劝,但他一意孤行。这与打破脑袋钻营,进入中国书协之流不可同日而语。

先生此类“怪”事很多,不胜枚举。

遗传学告诉我们: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型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是内因,环境是外因,内因是决定性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没有外在的条件环境,基因是表现不出来的。与其说吴丈蜀先生有天生的“怪”性格,不如说先生一生经历的磨难和坎坷铸就了他这种“怪”性格。

极致性格者,往往会有极致的能力,可能成就极致事业。所谓“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吴丈蜀先生的书法之所以神清骨冷,清高豪迈,绝然超尘,独树一帜,与其比较稳定的“怪”之性格是密不可分的。因为怪异性格使先生对书法艺术有了一种敏锐的感知和高超的理解力,凭着“怪”的钥匙,开启书法的一扇大门。

(责编:周倩文、周恬)

图说湖北